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2021水调歌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1水调歌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水调歌头》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 疏通词的大意 落实背诵

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情感目标

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 材 分 析

小序点明创作的时间,背景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愤世独立、自现孤高

下片:用月衬情、旨在怀人、意境豁达、以理遣情

教 学 创 意

美读 品味 积累

为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意境,提高审美情趣,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赏月——读月——写月——品月

教 学 过 程

一、 赏 月

导入:

请欣赏一组美仑美奂的月亮图片,打开记忆的闸门,搜寻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并朗诵。

二、读 月

1.听读——听配乐朗诵

要求:

注意听朗诵的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

2. 齐读

要求: 男生齐读上阕,女生齐读下阕

3. 译读

要求: 对照课下注释,读懂词的意思

4. 点读

要求: 以“月”为中心,从词中挑选几个动词,放在“月”的前面,构成一组短语,看看苏轼对月做了些什么? (如:问月、归月、怨月、共月)

活 动 一:

联系组成的与月亮有关的短语,挑选词中的句子,按下列句式说话: “ 透过诗句……,我读到了苏轼……”

例如:

“透过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我读到了苏轼怀念兄弟的抑郁”

“透过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读到了苏轼豁达的胸怀。

5. 自读

要求: 把自己想象成苏轼,以内心独白式朗读。

活动二:

请填入一组或几组反义词

《水调歌头》是一曲﹏﹏而不失﹏﹏的音乐。

(如:抑郁VS旷达、惆怅VS乐观、悲伤VS舒展)

6. 背读

要求: 在五分钟内背诵词的上阕或是下阕,也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三、写 月

欣赏文学作品,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特别是对于诗词歌赋的阅读,还应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活 动 三:

改写:

请将词的上阕或下阕,改写成抒情的散文片段

四、品 月

学习诗词 要懂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听 认真听朗诵,正字音,划节奏

2.读 对照注释读懂诗歌

3.找 找出两首诗歌意境相通的诗句

4.说 请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赏析 &

结 束 语:

让我们用音乐来演绎这首流传几百年的中秋咏月词!请听歌曲《明月几时有》

本文转自【我的范文网】,原链接地址:http://w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注释,通过质疑,小组互动学习,大致了解本词的内容,体会具有生命力词句的思想感情。

2.借诵读感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学会使用本词中的词句,逐步提高在写作时运用古诗词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悟词作。

2.背诵全文、运用名句。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

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设想

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媒体设计

教师配乐朗读,播放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并演示该课文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李白有一首《静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生齐背)这是一首思乡诗,古诗词中有很多是的。现代还有歌一些也是表达思念之情,让我们先听一首歌(师播放并演示部分文稿)明确:这是王菲演唱的歌,它的歌名叫《但愿人长久》,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句,歌词也与本课的内容有关。(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宋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师生朗读,理清行文思路。

(1)简介作者

师:苏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请哪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苏轼?

明确: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②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③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④学过他的文章,如《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2)介绍写作背景:要求学生齐读词的小序,并阅读注解。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明确本词是一篇中秋思念亲人而生发感想的文章(板书:思念亲人)。虽然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曾多次贬官,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在贬官时所作,而且当时他与他弟弟已有七年没见

(3)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散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初步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其中的语气和语调该如何处理。

(4) 请一同学起来把这首词读一下,注意语速、语气、语调等问题。

(5) 下面请同学们听我来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思考:本词以什么为线索?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回答)

明确:本词通篇咏月,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红线,它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可以说是借明月自喻清高(板书),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可以说是用圆月来衬托别离、升华为美好的祝愿(板书)

(3)学生齐读全文(配以音乐)

2.小组互动,质疑解难,突出重点难点。

师导:这首词是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中秋词,就词的内容来说,有一定难度。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作者的词的风格、写作背景,就这首词的大致意思讨论一下,讨论中的疑问等会在大组交流中提出来,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告诉同组的人,你最喜欢那句词句,为什么?好,下面请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些问题:

(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相互之间先讨论再回答)

明确: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①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

②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师导:你们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呢?

(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确: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明确: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总结:好。大家刚才很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生齐读)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

一、 基础知识集中练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苏轼( )遥问天上宫阙( ),何事长( )向别时圆?在月光低照绮( )户之间无眠,chánjuān( ) ( )有意,必定起舞弄( )人间清影。

2. 解释加点的词。

把酒问青天(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事长向别时圆( )

3. 苏轼,字 ,号 ,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 )及父亲 同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 主题文意细斟酌

1.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 《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 ”的句子。

3. 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

三、 句段拓展善推敲

[甲]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江城子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 晚霞明。 一朵芙蕖, 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 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 ,乙词以“芙蕖”喻指 。

2.试比较两词中加点的“弄”字的含义和传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3.对两词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哀筝”,是从乙词总的旋律来写的;说是“苦含情”,是从乙词的感情来写的。

B.乙词的最后,没有正面描写人物,而是写弹筝人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C.甲词中写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词人的心绪矛盾的。

D.甲词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很值得伤感。

4.对乙词中的“高处不胜寒”一语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一个类似的事例吗?

5.甲乙两词皆由景入情,景为情设,情为景生,请你从“梅”“兰”“竹”“菊”或“风”“花”“雪”“月”中任选一个意象,以类似的方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四、 参考答案

一、1.shì què cháng qǐ 婵娟 nòng

2.执,持;忍受,禁受;戏弄;常常。

3.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

4.C

二、1.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三、1.朝廷;弹筝的美丽女子。

2.“起舞弄清影”的“弄”字意即“戏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一个“弄”字,其实包含了词人惆怅之心、孤独之心和赤诚之心,情真意切,含蓄隽永,唤起了我们无限遐想,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忽闻江上弄哀筝”的“弄”字意为“弹奏”,它传达的是弹琴者漫不经心的情态。

3.D

4.根据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5.抓住事物特征并由特征产生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即可。

《水调歌头》测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水调歌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九年级下册语文推荐教案五篇

★ 2021年初中九年级新编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五篇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样本

★ 语文九年级下教案模板汇集五篇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021年份教案五篇

★ 九年级语文课文授课的教案设计五篇

★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新编推荐教案五篇

★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材教案优秀案例五篇

★ 九年级新课标语文备课教案模板五篇

展开剩余30%内容 »

2021水调歌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