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了不起的粉刷工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了不起的粉刷工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本文选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揭示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的生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了不起的粉刷工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了不起的粉刷工》教案

一、 说教材

《了不起的粉刷工》位于七下第八单元“国外传奇故事”,选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节选了汤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转让刷墙权让本来是苦差事的刷墙变为了美差,生动地体现出主角汤姆的机智与聪明。

二、说学情

《了不起的粉刷工》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能较好地引起他们的共鸣。但学生关注的焦点可能会流于故事情节的表面,而忽略去结合文本捕捉人物的形象。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发展的情节脉络

2、品读汤姆的语言、动作,感知该人物的形象

3、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有追求、有兴趣就有动力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发展的情节脉络;品读汤姆的语言、动作,感知该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汤姆的生动形象

四、说课时

1课时

五、说教学方法

考虑到对象是我们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归纳、体味文本的能力

教法上选择以阅读法、对话法为主,关键问题采用讲授法进行点拨。

学法上鼓励学生在圈划、品读中感知人物的形象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2分钟)

导语: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曾说:“一个人的童年结束之时,便是他的心灵死亡之日。”请同学谈谈对它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雕塑家的名言,也为课文的阅读进行了铺垫。(二)新课讲授(30分钟)

(1)、整体感知

要求:浏览全文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并谈谈你对汤姆的印象。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文本,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形象有所了解。

(2)品读感悟

1、文中是怎样描述汤姆成功的秘诀的?

2、自由朗读,圈划汤姆是如何运用这个“秘诀”一步步让小伙伴们落入自己的“圈套”的,

小伙伴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3、角色扮演,朗读课文(1节—22节)

【设计意图】:圈划关键语句,理清了故事发展的情节,进一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了不起的粉刷工》说课稿

一、说学情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有趣”的文章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文本离学生其实很“近”,很容易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了解情节的层面上,要引导他们深入文本,读出情节下面的东西。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八单元“外国传说故事”中的一篇,选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从内容上看,可以独立成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笔调轻松幽默,生活情趣浓郁,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富有特色。

在教学时,我们要努力做到,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在情节的推移中了解汤姆的个性特征,学会从生活中体悟人生哲理。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品读汤姆的语言、动作,感知人物形象。

○2感受孩子淳朴可爱的天性,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有追求、有兴趣就有动力的道理。”

教学重点:借助关键词句的圈划,理清故事发展的情节脉络;通过品读,在情趣浓郁的生活细节、轻松幽默的笔调中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文尾语句的含义,在正确评价美国乡村小顽童“汤姆”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东方和西方在认识问题上的差异。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借助情节的推进,塑造了一个聪明机灵、淘气可爱的“粉刷工”形象,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故事情节;通过语言的品读,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诙谐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而文尾的生活启示,对“工作”与“游戏”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东西方对“孩子的希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重“真实”,东方重“完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对东西方人生观、价值观有些基本的了解(可作为研究性话题予以拓展),所以将这两个方面设定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研究法教学。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学习。生生共同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曾说:“一个人的童年结束之时,便是他的心灵死亡之日。”谁能告诉我雕塑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自由发言,用自己生活的经验来解读雕塑家名言的含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名言的个性化体验与解读入手,不仅能唤起学生对童年往事的追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后面阅读课文和迁移活动作了铺垫。

(二)文本学习

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这样多的美誉都被奉给了马克吐温,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1.30-1910.4.21),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写作风格:熔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

他的代表作是《百万英镑》。

虽然他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的高超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知道并敬佩的海伦•凯勒对作者的高度评价入手介绍作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产生好奇:马克•吐温究竟有什么本领,可以让了不起的海伦•凯勒对他大加赞赏?由此顺利进入文本学习。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过渡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感受一下马克•吐温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文字下横溢而出的才华与魅力。

○1请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用简明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汤姆”利用孩子独有的“狡猾”让其他孩子帮助刷墙赢得许多小礼品,并从中悟出一个人生哲理的故事。)

○2圈划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节发展的脉络。提问:“汤姆”是怎样一步步让小伙伴们落入自己的“圈套”的呢?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边阅读边圈划关键词句,梳理课文思路。

a刷墙是种难得的体验——十分惊讶b干活是一种艺术——产生兴趣c姨妈讲究,刷墙难刷——一定要干d干活机会很难得——礼物交换 方法:以退为进)

【设计意图】环境、情节、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针对初一学生来说,故事情节的“趣味性”肯定是吸引他们阅读兴趣的首要因素。而本文“汤姆”的行为,不仅使情节充满了可读性,也从中让他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以“情节”作为阅读理解的突破口,应该是合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的。

对于刚进入中学学习的学生,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他们养成圈划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过渡语: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在初夏温暖阳光下,有那么一个小小男孩施展了一个小小计谋,让众多小朋友纷纷坠马落入他的小小圈套还不自觉。一百多年来,这个乡村小顽童的形象已赢得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读者的喜爱。现在,让我们带着微笑,来仔细看看这个小顽童的面貌。

○1要求感知人物特点:读了本文,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哪个词语对此做了高度概括?要求:能对汤姆这个人物形象谈出一二认识即可。此处的“预设”应是十分宽泛的。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求能谈出自己的认知感受即可。

(学生活动预设:用一二句话或词语交流各自对“汤姆”的认识。如:机灵;淘气;聪明;有领导才能;“狡黠”;有计谋……等。)

○2进一步感知人物特点:突破口:本文文题为“了不起的粉刷工”,请问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从文本中寻找具体内容品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思想与个性)特点。

(学生活动预设:小组讨论“突破口”问题,讨论结果全班交流。讨论时采用“读读——议议——读读”的方式。

归纳“了不起”的具体表现:善于思考、善于表演、善于总结。)

【设计意图】

从情节的梳理到人物形象的认知,再到语言的品味,紧扣文本逐层递进,在一次次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内容、加深理解。

4、思考领悟、加深理解

教师过渡语:马克.吐温写作上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在轻松幽默的笔触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本文也不例外。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1理解文尾段落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人生哲理。

方法:反复朗读、用自己的生活来验证这个人生哲理的正确与否。

(学生活动预设:通过各种形式朗读文尾段落,谈谈自己的理解。)

○2质疑拓展:中国也有许多描述儿童的精彩故事,你认为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与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谁更“了不起”?为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回顾中国文学中的儿童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等),将这些故事中的儿童形象与本文的主人公汤姆作比较,思考谁更“了不起”,在比较与思考中品味本文汤姆虽狡黠可爱,但在为人行事上不够磊落的特点。)

【设计意图】1、充满生活哲理的语句,表述精炼,内涵深刻。这样的语句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意思,通过鲜活的生活实例来理解意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全面评价人物的能力。

5、总结归纳、拓展迁移

教师过渡语:一节课即将结束,你能用一句话归纳你今天的收获吗?

○1学生归纳学习收获。

(学生活动预设:集体交流学习收获,包括语言的积累、生活的启示、情节的起伏等)

○2学习提炼生活启示,提高对生活的认知水平。

点拨:我觉得汤姆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能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思考生活,从中得到启示。

(学生活动预设: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从来也不缺感性的生活,但是在作文的过程中,却常常感到“无材可用”,究其原因,是对生活缺乏思考,这个环节的设计,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又能启迪学生学会用“脑子去生活”。

6、布置作业、学习反馈

1、基础性练习:(30分钟)(所有学生完成)

作者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语言非常有特色,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2、拓展性练习:(一周)(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二选一完成。)

A.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以“ 的汤姆”为题写一则读书笔记。(300字左右)

B.古今中外有许多了不起的少年英雄,你最感兴趣或是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位少年的故事?为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发言稿,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其中的基础练习,每人独立完成。拓展练习,随学生学力高低兴趣浓淡有选择地完成,亦可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的作业旨在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了不起的粉刷工》练习题

1.课文题目《了不起的粉刷工》,从全文看,汤姆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

(1)

(2)

(3)

2.经过一个下午,汤姆从“一贫如洗的苦孩子”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阔佬”,“阔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汤姆变成了“阔佬”?

答:

3.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和言语的停顿,表现了汤姆的机制与聪明,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句

说明:

4.汤姆“无意中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什么?

答:

5.请你说说对“‘工作’是一个人不得不做的事情,而‘玩耍’则不是他非做不可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1.(1)善于思考,想如何让其他孩子心甘情愿的来替他刷墙。

(2)有良好的表演才能,将小孩的好奇心演得恰到好处。

(3)善于总结经验。

2.“阔佬”指有钱人。

汤姆用枯燥的刷墙工作成交了一笔又一笔的买卖,有了很多东西。

3.例句:不成——不成——恐怕我难答应你,本,你瞧,波莉姨妈特别看重这面围墙——谁叫它正当街呢?——当然,要使后面的围墙我就不会在乎……

说明:此句运用对话及言语的停顿,给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调动了本的期待心理。汤姆的故意拖延,并进而申述理由,让本心甘情愿地去刷墙,这些对话表现了汤姆的聪明才智。

4.要让大人或小孩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

5.言之成理即可。


了不起的粉刷工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教案五篇

★ 沪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案必备文档五篇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设计五篇

★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分享五篇

★ 语文七年级上册精编授课教案五篇

★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的教案五篇

★ 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上册模板五篇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最新的教案文档五篇

★ 2021年部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篇

★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公开课五篇

展开剩余30%内容 »

了不起的粉刷工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