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木兰诗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木兰诗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诗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性、戏剧性的特点。

2、 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指导学生记诵诗文的提高记诵能力。

3、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本课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描写妇女的作品很多。但由于妇女的卑下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形象多是被屿,被怜悯的,有不少妇女还沦为了男子的玩物。而在这其中,有一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她代父从军,驰骋疆场;她鄙弃荣华,谢绝高官;她眷恋故土,毅然返乡。她的经历传奇浪漫,一千多年来,她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木兰。

(二) 解题,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歌》《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范文澜先生说:“北朝有《木兰诗》,足够压倒南北两朝世族诗人”。其言并不为过,可见它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三) 正字正音,初读全文

1、 结合注释,将诗中难读准、易读错的字标音,齐读。

2、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听读。听读前提醒学生注意:

(1) 字音如何正确朗读;

(2) 初步了解全诗大意。

3、 学生齐读全诗。

(四) 整体阅读,把握情节

指导学生根据书下的注释,理解全诗的含义。形式:学生各自口译,疑难处做上记号。

1、 学生质疑,教师可针对一些典型性问答。如:

(1) 对诗中数字应有的理解

诗中多次说“十二”。军书是“十二卷”,同行是“十二年”,策勋是“十二转”,怎么都 是十二?十二郑的军书,“卷卷有爷名”一合理;“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有出入;“策勋十二转”,未免记功太多。其实,“十二”是极言其多,“十年”也是发此,都不能作为确实的数字。这样运用数字,不拘泥于事实,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木兰诗》课文梳理

1.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南朝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 通假字:

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B.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C.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3.古今异义:

A.愿为市鞍马:市:古义:买;今义:集市。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但是。

C.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D.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

E.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一词多义:

①帖:A.昨夜见军帖:文告、文书。B.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②市:A.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B.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③将:A.出郭相扶将:扶持。 B.将军百战死:将领。

5.互文的翻译: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军和壮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多年以后,有的战死了,有的回来了。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文:雄兔、雌兔都脚步跳跃、双眼迷离。

6.成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能我是雄雌。”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别真相。

7.思想内容:

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8.文章结构:

第一、二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代父从军。

第三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四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第五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

第六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第七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9.木兰的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

(二五)诗五首

1.思想感情

《杂诗》以白描手法写来,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2. 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

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差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3. 名句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像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温情细语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既有惜别之意,更是宽慰之语,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真挚深厚的情感。它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惘怅,却也颇为豁达。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百舸争流、欣欣向荣的景象振奋了作者的精神,激励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既鼓舞人,又感染人。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蓬勃发展起来的。它蕴含的哲理:人生总会有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不能悲观,要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好,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选择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儿童天真活泼、彬彬有礼的神态,使人如见其貌、如闻其声。“笑问”二字尤为传神,它既表现出孩子们对客人的亲切、尊敬,又勾画出他们的稚气、好奇的性格特点,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但写故乡的儿童,还不是这两句诗的本意,本意仍是写自己。诗人本是故乡人,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乡,却被人当作了客人。这对一个对故乡有深情的人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啊!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

《木兰诗》达标练习

一、看字写拼音

机杼( ) 辔头( ) 胡骑( ) 燕山( ) 朔气( ) 金柝( )

鸣溅溅( ) 鸣啾啾( ) 可汗( ) 鞍鞯( ) 阿姊( )

二、文言词语翻译

1、木兰当户织 2、惟闻女叹息

3、昨夜见军贴 4、卷卷有爷名

5、原为市鞍马 6、东市买骏马

7、旦辞爷娘去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9、策勋十二转 10、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赏赐百年强 12、可汗问所欲

13、木兰不用尚书郎 14、出郭相扶将

15、著我旧时裳 16、对镜帖花黄

17、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2021木兰诗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 2021年人教版《木兰诗》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中考语文木兰诗详解3篇

★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模板

★ 七年级语文

★ 2021新修订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详案指导五篇

★ 初一语文优秀公开课试讲教案五篇

★ 初一语文新编授课教案电子版文档五篇

展开剩余30%内容 »

木兰诗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