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必备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必备

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语文同步练习答案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 《三海经》

1.(1)憎 (2)惶 (3)琐 (4)诘 (5)惮 (6)拙 2.(1)归 规 (2 )侧 测(3)霜 孀 3.(1)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2)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4.周树人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为了写明“我”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 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 6.表现了“我”喜出望外的心情。 7.《山海经》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书,又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 8.示例:长妈妈,这是我得到的的礼物。(能写出“我”的感激、惊喜即可。) 9.略(想像要符合阿长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环境。)

7 背 影

1.(1)差 (2)藉 (3)拭 (4)屑 (5)颓 (6)箸 2.(1)得体。 (2)愚蠢,不懂事。 3.(1)惨淡 (2)嘱托 4.朱自清 春 5.写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同时可与父亲给“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 6.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起始动作, 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 7.(1)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而不放心。 (2)见父亲行动不方便,怕父亲摔倒。 8.“等”、“再”表现了“我”一直关注着父亲的背影,体现了深切的依恋之情;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不能少。 9.略[提示:写时要注意“细节”两字,突出用描写(如动作、外貌、语言等)来表现父爱或母爱。]

8 台 阶

1.(1)淋 踩 (2)槛 跤 (3)掺 砌 2.(1)载 栽 (2)夸 垮 3.(1)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2)微小得不值得一提。 (3)指人很多的公共场所。 4.(1)宽敞(2 )烦躁 5.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觉得不习惯,不对劲。 6.“我”去接父亲的扁担,父亲以为“我”觉得他老了,他觉得自己挑担水没有任何问题,所以粗暴地推开了“我”。这反映了他好胜、不服老的性格。 7.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会“若有所失”。8.略(可以认为值得,也可以认为不值得,言之有理即可。) 9.略(内容应该真实,抓住动作、表情、语言等来写。

人教版高三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1.下列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短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

B.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列:班列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

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翻译下列文句。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B.④⑤⑦C.③④⑤D.④⑤⑥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众人皆醒,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科?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科?”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5.选出对加黑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

6.选出对加黑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选出“举世馄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8.选出不符合渔父所说“圣人”条件的一组人物()

①屈原②文天祥③李白④苏洵⑤辛弃疾⑥史可法⑦归有光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⑦D.②③④⑥⑦

9.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0.选出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济困的性格作用,主要却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11.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译:

参考答案:

1.C2.A3.

①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

②用一个张仪抵汉中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

③(怀王)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楚国割让土地。

4.C5.A6.B7.C8.A9.C10.D

人教版初1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1、1~4是一层,5~6是一层。前一段是叙事,后一段是议论。

2、更能体现出两位名人的卑微,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具体指向布拉格,梵高和安徒生一类的出身卑微但有着很大成就的人。

5、不应该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弃儿时的梦想,更不应该因为被人歧视而消沉,为不被人赏识而苦恼。

6、苦难是一所大学,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从这个大学毕业的。

《父亲送我一幅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茹苦含辛() 歉疚() 孑然() 不能禁()

2、亲送给“我”的这幅油画上的双线风筝具有怎样深刻的内涵?

3、作者说:“既然选择了奔波,就该学会适应苦,并且去享受苦。”那么,“我”最先面对的是哪种“苦”?

4、文中两次提到站台,一次是在父亲送“我”的这幅油画中提到;另一次是在文中的结尾:“前方有多少站台,在等你去。”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站台”的含义的?

5、父亲说:“你从没输过。如果与上帝去拔河,你依然是赢家的。”而在离别时,你却哭了,“可是,你说过你不哭的,你输给自己了。你也有输的时候。”这两句话矛盾吗?

6、你怎样理解“生命的一半在你手里,另一半在上帝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是用你手里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一句话?

离别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由于人们的感受不同而常写常新。请你写出两句吟咏离别之情的古诗名句。

8、我们习惯于颂扬母爱的伟大,可是,你是否意识到,在我们自身的成长中,还承受着何等深沉的父爱?请你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你对父爱的理解或你所经历的令你终生难忘的最能体现父爱的细节。

答案:1、rú qiàn jié jīn

2、父亲把“我”比作油画中的风筝,一线是扯不断的父爱深情,一线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抱负。

3、离别之苦。

4、人生的驿站。

5、不矛盾。父亲的话是从把握自己命运,做生活的强者的角度来说的;而后边却是从亲情的角度说的。

6、靠自己的拼搏去掌握自己的命运。7、(略)8、(略)

《只管向前奔跑》

1、第一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错别字改正

2、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答: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对表现贝基拉有何作用?

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

4、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为什么难过?

答:

5、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答:

6、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答:

7、品味选文,谈谈你对人生有何感悟。

答:

答案:1、聘骋

2、不好。“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沒有这种效果。

3、“三十二岁”“不仅”表现他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弟一个蝉联”说明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强调了贝基拉面对困难,勇敢跨越,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4、他羡慕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意近即可)

5、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意近即可)

6、一是靠自己勇敢,不放弃梦想而努力训练。二是遇到一个给他希望和鼓励的教练。(意近即可)

7、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烧炭工和绅士》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

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

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答案】1、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大意相符即可)(道歉的原因不写,扣1分;没有指明绅士,扣1 分。)

2、(1)“皱皱眉头”,说明心事大,难处理。这里,包含了多层意思:既有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有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的羞愧,同时还有为妥善处理好这件事而产生的担忧。(答出两点即可)

(2)一方面,“用力”一词写出了烧炭工对这位绅士教子有方的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绅士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崇敬心理。(大意相符即可)

3、答案示例(1):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好可爱。

示例(2):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能扣住“爱怜”和“歉意”写,各1 分,语言连贯1 分,共3 分)

4、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写出两点即可)

5、教育学生不能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等的。

《.前看升旗》

1、看升旗前"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用第①段中两个词语回答)

2、看升旗后"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什么变化?

3、第①段中加点的"似乎"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4、第④、⑤段中加点的"居然"、"竟"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在文段第(6)(7)段中写出国旗班战士的什么特点?

6、第(11)段中"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7、本文表现作者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什么思想?

答案

1、淡漠、冷静

2、为自己的祖国激动自豪

3、不能。因为作者并不是真的变得“淡漠、冷静”了,他内心深处仍然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

4、表达作者出乎意料的思想感情。

5、英武、矫健。

6、指在观看升旗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想了有关祖国的很多往事,思想上有原来的“淡漠、冷静”转变为对祖国的热爱。

7、热爱祖国

《忆冼星海》

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好奇”的原因:①“好奇”的内容:②

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 答:

答案:

1、示例: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2、示例: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3、示例一: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相关文章:

★ 语文同步练习

★ 四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答案2021

★ 四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必备

★ 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

★ 小学实用语文同步练习习题

★ 2021最新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

★ 2021最新五年级语文同步练习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答案

★ 2021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展开剩余30%内容 »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必备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