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论文
首页 > 苏轼和李清照的诗句:我要苏轼和李清照的诗词,还要赏析,每个三首,要短的!

苏轼和李清照的诗句:我要苏轼和李清照的诗词,还要赏析,每个三首,要短的!

目录
  • 1.我要苏轼和李清照的诗词,还要赏析,每个三首,要短的!
  • 2.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他们写的十首短的诗词有哪些?
  • 3.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有哪十首诗句?
  • 4.初中所学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所有的诗词
  • 5.比较苏东坡和李清照..
  • 6.写出李清照、苏轼的诗词各三首
  • 7.苏轼和李清照有关系吗

1.我要苏轼和李清照的诗词,还要赏析,每个三首,要短的!

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鸿不掩人,为作者贬居黄州时所作,是一首咏物诗,刺中描绘了荒凉冷落的环境,刻画了孤雁夜飞的形象,暗喻了词人政治失意的孤寂之情,反映出作者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多情却被无情恼。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敲门试问野人家。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簌簌。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衣巾,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更无病态成份。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既是对偶句“

2.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他们写的十首短的诗词有哪些?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却教明月送将来。《守岁诗》儿童强不食,晨鸡旦勿鸣,《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闲愁闲恨一番新。《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欲共高人语,烟雨却低回,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有哪十首诗句?

这些词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何似在人间?照无眠。不应有恨,月有阴晴圆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已而遂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阑干拍遍,登临意。尽西风、季鹰归未?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忧愁风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怎敌他晓来风急?

4.初中所学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所有的诗词

文学家.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重大贡献在于和欧阳修一起建 树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春夜><荔枝叹>苏轼的词对题材;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开了一代豪放词风,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故垒",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人道是",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煞拍二句;总束上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下片则由"遥想"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应笑我多情,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即以酒洒地之意。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主张协律、有情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独上兰舟。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易安结褵(婚)未久”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字就是回应上句的,点明了下阕”愁“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雁字回时。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蕴藏着相思的泪水“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下阕,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两处闲愁。互相思念”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5.比较苏东坡和李清照..

(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作品留存至今约四千余篇。他的重大贡献在于和欧阳修一起建 树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春夜>>,<<荔枝叹>>等。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二)李清照(1084—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居婉约词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的《词论》对词学理论有独到见解,主张协律、有情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6.写出李清照、苏轼的诗词各三首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下阙: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

7.苏轼和李清照有关系吗

李清照的爸爸叫李格非。李格非早年在京城开封教书,有个最要好的朋友叫晁补之(参见晁补之《有竹堂记》)。这个晁补之是谁?就是苏东坡的学生(“李清照其实是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的朋友(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应该喊苏东坡一声“爷爷”李清照的公公叫赵挺之,赵挺之早年在秘书省任职,属于皇帝的低级文秘,当时他有个同事叫(参见拙著《君子爱财。

展开剩余30%内容 »

苏轼和李清照的诗句:我要苏轼和李清照的诗词,还要赏析,每个三首,要短的!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