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论文
首页 > 有关苏轼的诗句 带出处:苏轼所有诗词

有关苏轼的诗句 带出处:苏轼所有诗词

目录
  • 1.苏轼所有诗词
  • 2.有关“苏轼”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 3.出自苏轼的诗词的典故小故事,请注明出处(哪首词)
  • 4.关于苏轼的诗词有哪些?
  • 5.有关苏轼的用典
  • 6.有关苏轼的古诗300首谢谢了
  • 7.关于苏轼的古诗词有哪些

1.苏轼所有诗词

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如下: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3、《春宵》①原文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

2.有关“苏轼”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3、《蝶恋花·春景》宋代: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多情却被无情恼。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出自苏轼的诗词的典故小故事,请注明出处(哪首词)

雪泥鸿爪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河东狮吼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虽一毫而莫取,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山高月小。便由此演化而出。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他在《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明日黄花蝶也愁”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坚忍不拔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这个成语由此得出,海屋筹添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海水变桑田时”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为祝寿之词”琴操参宗苏轼在杭州时“一日戏曰。我作长老;何谓湖中景,苏轼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琴操曰。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鳖杀鲍参军。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即日削发为尼”江海寄余生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下《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相传这首词写成后”当晚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由于结尾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想法“苏轼已将冠服挂于江边”坐上小舟:长啸而去“地方官得知,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职”急忙前去查看“却发现他鼻息如雷”还没有起床“天涯何处无芳草据《林下词谈》说,苏轼在惠州时。曾命朝云唱《蝶恋花》一词”朝云还没有开始唱“泪满衣襟”苏轼问何故“朝云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东坡肉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他还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汤苏轼发明了一种青菜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

4.关于苏轼的诗词有哪些?

苏轼及多数诗人于诗作引用典故,多数是某词汇或某一句用典,苏轼诗作之中也有整首诗句句用典故者,或一个典故衍生多个诗句,或一个句子融会多个典故等不同的用法,(一) 句句用典 苏轼〈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诗: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页508)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四句之中引用四个人的四件事当作典故。首句典出《维摩经》:则我病生;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减。」第二句语出《传灯录》:「乌窠禅师曰:『汝若了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即真出家,汝当为在家菩萨戒施俱修,如谢灵运之流也。』」第三句语出《宋史‧乐志》:「魏文《折杨柳行》: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第四句语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一椀喉吻润,三椀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灵;七椀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页1178)这首诗的前六句都是引用石延年生前死后的事迹为典故。第一句见欧阳修《六一诗话》:「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诗格奇峭,又工于书,体兼颜、柳,为世所珍。……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言我今为鬼仙也,欲呼故人往游,愤然骑一素驴,后五句〈施注〉引《欧阳公诗话》:「石曼卿通判海州,以山岭高峻,了无花卉点缀映照,使人以泥裹核桃为弹,抛掷于山岭之上,花发满山,烂如锦绣。页1178)以石延年事铺写为六句,显见苏轼善以典故敷陈的技巧。〈破琴诗,「陋矣房次律,不识无弦曲。页1769)房次律即唐代房管,房管传》:「此时管为宰相,略无匪懈之意。但与庶子刘秩、谏议李揖、何忌等高谈虚论,说释氏因果、老子虚无而已。则听董庭兰弹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兰以见管,自是亦大招纳货贿,奸赃颇甚。颜真卿时为大夫,弹何忌不孝,遽托以酒醉入朝,贬为西平郡司马。管入朝自诉,因归私第,不敢关预人事。谏议大夫张镐上疏,门客受赃,不宜见累。贬为太子少师,仍以镐代管为宰相。」(《新校本旧唐书》,页3322)苏轼这首〈破琴诗〉藉房管事讽刺刘挚、贾易、朱光庭等人之作为,刘挚最后也如同房管一样获罪被贬。〈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苏轼诗集》,页1797)典出《晋书‧王敦传》:「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志在千里。烈士暮年,』以如意打唾壶为节,页2557) (三) 一句用多典 苏轼常将二个以上的典故融入一个诗句里,而彼此又有诗意上的关连性,〈次韵景仁留别〉:「倒屣发一握」(《苏轼诗集》,页721)「倒屣」典出《三国志‧王粲》:「献帝西迁,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倒屣迎之。页597)「发一握」典出《史记˙鲁世家》,周公戒其子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新校本史记》,2. 一句三典:又心怀思欲东归,『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项王闻之,」(《新校本史记》,页315) (二) 多典多转折 苏轼使用典故被认为「不易读」,是因为苏轼时常将二个以上的典故融合在一个句子里,「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诏黄新湿字如鸦。页221)苏轼这首诗写于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时,有诗名于当时。从这首诗看来,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句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问曰:』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贫士竟不办易。页1178)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而引用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着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苏轼有时引用同一个典故在不同诗作中,所要表达的诗意不同,会因前后文不同,使典故取义也因而不同,「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页2184)同样引用《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毋使其首陷焉。路马死,苏轼因乌台诗案于神宗元丰二年被贬黄州,元丰七年获赦离开黄州时,写下〈别黄州〉诗,因获赦而有「犹向君王得敝帏」的感激,但是后来屡为谗言所害,一再遭贬,谪居惠州时写〈和陶咏三良〉:从君求盖帷。」心境已从感激转为悲愤,苏轼诗典故难解,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苏轼诗使用典故,词义不同的情形,如〈于潜僧绿筠轩〉: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俗士不可医。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页448)〈夜直秘阁呈王敏甫〉:「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页225)二诗均有「此君」词,「此君」在诗词里通常指「竹子」,王徽之传》:「徽之字子猷。……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徽之但啸咏,『何可一日无此君邪!页2103)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的「此君」指竹子,但是〈夜直秘阁呈王敏甫〉:「只有闲心对此君」句下有冯、翁二人的注,冯应榴注曰:」(《苏轼诗集》,但翁方纲引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之六〉:地静无纤尘。林外生白轮。忆昨阴霖天,不觉过朝昏。私言雨霁后,及对新月色,不醉亦愁人。欲尽味弥淳。清光入杯杓,乃知阴与晴,今宵醉有兴,狂咏惊四邻。独赏犹复尔,」认为此处的「此君」指的是酒,唐宋诗写「此君」虽然多数是指竹子,但除了唐代白居易用以指酒,宋代秦观〈送张和叔兼简鲁直〉:低回从此君。……岂无一樽酒,谁与通殷勤。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时,有诗名于当时。文献对董传的记载很少,从这首诗看来,董传当时应是贫困的。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句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问曰:』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贫士竟不办易。页1178)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而引用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转化为「寻春马」;

5.有关苏轼的用典

苏轼及多数诗人于诗作引用典故,多数是某词汇或某一句用典,苏轼诗作之中也有整首诗句句用典故者,或一个典故衍生多个诗句,或一个句子融会多个典故等不同的用法,分述如下: (一) 句句用典 苏轼〈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诗:「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诗集》,页508)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四句之中引用四个人的四件事当作典故。首句典出《维摩经》:「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减。」第二句语出《传灯录》:「乌窠禅师曰:『汝若了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即真出家,阿假外相,汝当为在家菩萨戒施俱修,如谢灵运之流也。』」第三句语出《宋史‧乐志》:「魏文《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第四句语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一椀喉吻润,二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灵;七椀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二) 多句用一典 1. 六句一典:〈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苏轼诗集》,页1178)这首诗的前六句都是引用石延年生前死后的事迹为典故。第一句见欧阳修《六一诗话》:「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体兼颜、柳,为世所珍。……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愤然骑一素驴,去如飞。」(《宋诗话全编》,页218),后五句〈施注〉引《欧阳公诗话》:「石曼卿通判海州,以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使人以泥裹核桃为弹,抛掷于山岭之上,一二岁间,花发满山,烂如锦绣。」(《苏轼诗集》,页1178)以石延年事铺写为六句,显见苏轼善以典故敷陈的技巧。 2. 四句一典:〈破琴诗,并叙〉:「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苏轼诗集》,页1769)房次律即唐代房管,典出《旧唐书‧房管传》:「此时管为宰相,略无匪懈之意。但与庶子刘秩、谏议李揖、何忌等高谈虚论,说释氏因果、老子虚无而已。此外,则听董庭兰弹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兰以见管,自是亦大招纳货贿,奸赃颇甚。颜真卿时为大夫,弹何忌不孝,管既党何忌,遽托以酒醉入朝,贬为西平郡司马。宪司又奏弹董庭兰招纳货贿,管入朝自诉,上叱出之,因归私第,不敢关预人事。谏议大夫张镐上疏,言管大臣,门客受赃,不宜见累。二年五月,贬为太子少师,仍以镐代管为宰相。」(《新校本旧唐书》,页3322)苏轼这首〈破琴诗〉藉房管事讽刺刘挚、贾易、朱光庭等人之作为,刘挚最后也如同房管一样获罪被贬。 3. 二句一典:〈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苏轼诗集》,页1797)典出《晋书‧王敦传》:「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新校本晋书》,页2557) (三) 一句用多典 苏轼常将二个以上的典故融入一个诗句里,而彼此又有诗意上的关连性,例如: 1. 一句二典:〈次韵景仁留别〉:「倒屣发一握」(《苏轼诗集》,页721)「倒屣」典出《三国志‧魏书‧王粲》:「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新校本三国志》,页597)「发一握」典出《史记˙鲁世家》,周公戒其子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新校本史记》,页1518)。 2. 一句三典:〈张安道乐全堂〉:「步兵饮酒中散琴」(《苏轼诗集》,页642)「步兵饮酒」,步兵指阮籍,典出《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新校本晋书》,页1360)、「中散琴」,中散即嵇康,典出嵇康〈与山涛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疏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昭明文选》,页1929)以及庾信〈咏怀〉诗:「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一句诗共计引用二个事典,一个语典。 二、 用典含义 (一) 直用其义 直用其义应是使用典故最简单的技巧,例如:〈临安三绝: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苏轼诗集》,页490)引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新校本史记》,页315) (二) 多典多转折 苏轼使用典故被认为「不易读」,是因为苏轼时常将二个以上的典故融合在一个句子里,取用的词义又经过转折,举例如下:〈和董传留别〉:「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苏轼诗集》,页221)苏轼这首诗写于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时,董传曾与之相从,有诗名于当时。文献对董传的记载很少,从这首诗看来,董传当时应是贫困的。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句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及《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瓒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着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新校本南史》,页1178)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而引用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但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着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 (三) 出处相同,取义不同: 苏轼有时引用同一个典故在不同诗作中,但因心境不同,所要表达的诗意不同,所以同一个典故,会因前后文不同,使典故取义也因而不同,例如〈别黄州〉:「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苏轼诗集》,页1201)与〈和陶咏三良〉:「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帷。」(《苏轼诗集》,页2184)同样引用《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马死,埋之以帷。」的典故,苏轼因乌台诗案于神宗元丰二年被贬黄州,元丰七年获赦离开黄州时,写下〈别黄州〉诗,以「病疮老马」自居,因获赦而有「犹向君王得敝帏」的感激,但是后来屡为谗言所害,一再遭贬,谪居惠州时写〈和陶咏三良〉:「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帷。」心境已从感激转为悲愤,同一个典故,侧重之词义不同。 (四) 词汇相同,出处不同,词义不同: 苏轼诗典故难解,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苏轼诗使用典故,有词汇相同,出处不同,词义不同的情形,如〈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苏轼诗集》,页448)〈夜直秘阁呈王敏甫〉:「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苏轼诗集》,页225)二诗均有「此君」词,「此君」在诗词里通常指「竹子」,典出《晋书‧王徽之传》:「徽之字子猷。……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新校本晋书》,页2103)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的「此君」指竹子,殆无疑义,但是〈夜直秘阁呈王敏甫〉:「只有闲心对此君」句下有冯、翁二人的注,所注不同。冯应榴注曰:「『此君』用王子猷语。」(《苏轼诗集》,页225),但翁方纲引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之六〉:「天秋无片云,地静无纤尘。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忆昨阴霖天,连连三四旬。赖逢家酝酿熟,不觉过朝昏。私言雨霁后,可以罢余尊。及对新月色,不醉亦愁人。床头残酒榼,欲尽味弥淳。携置南檐下,举酌自殷勤。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乃知阴与晴,安可无此君。我有乐府诗,成来人未闻。今宵醉有兴,狂咏惊四邻。独赏犹复尔,何况有交亲。」认为此处的「此君」指的是酒,二人批注不同。唐宋诗写「此君」虽然多数是指竹子,但除了唐代白居易用以指酒,宋代秦观〈送张和叔兼简鲁直〉:「未试霹雳手,低回从此君。……岂无一樽酒,谁与通殷勤。」陆游〈拄杖歌〉:「禅房按膝秋听雨,野店敲门暮赊酒。……老矣更踏千山云,何可一日无此君?」也都用以指酒。检视苏轼诗,有六首诗用「此君」,五首指的是「竹」,只有这一首指的是「酒」。这一首诗之前一句「共谁交臂论今古」典出《九州春秋》:「韩遂、樊稠交臂相加,共语良久。」整首诗虽未言及酒,也未言及竹,但想来苏轼夜直秘阁,作诗呈好友,与好友交臂论今古,对的应是酒不是竹,翁方纲的批注是对的,而冯应榴的批注是错的。 苏轼使用典故被认为「不易读」,是因为苏轼时常将二个以上的典故融合在一个句子里,取用的词义又经过转折,举例如下:〈和董传留别〉:「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苏轼诗集》,页221)苏轼这首诗写于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时,董传曾与之相从,有诗名于当时。文献对董传的记载很少,从这首诗看来,董传当时应是贫困的。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句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及《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瓒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着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新校本南史》,页1178)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而引用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但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着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

6.有关苏轼的古诗300首谢谢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7.关于苏轼的古诗词有哪些

《赠刘景文》《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展开剩余30%内容 »

有关苏轼的诗句 带出处:苏轼所有诗词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