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论文
首页 > 采莲曲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王昌龄的诗《采莲曲》中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采莲曲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王昌龄的诗《采莲曲》中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目录
  • 1.王昌龄的诗《采莲曲》中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 2.请概括采莲曲中的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急
  • 3.白居易的诗《采莲曲》中的采莲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啊?
  • 4.王昌龄的《采莲曲》和白居易的《采莲曲》这两首诗表现采莲女形象的手法有何异同?请具体分析
  • 5.乐府《采莲曲》中李白为采莲女塑造了一副怎样的新形象?
  • 6.采莲曲 王昌龄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少女形象?
  • 7.王昌龄和白居易的《采莲曲》在塑造采莲女形象时手法有何异同?

1.王昌龄的诗《采莲曲》中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采莲女的形象特点: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扩展资料此诗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本地风光“赋,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乱入池中看不见。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2.请概括采莲曲中的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急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3.白居易的诗《采莲曲》中的采莲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啊?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饶有生活情趣。白居易的《采莲曲》则专在借荷写情上下了功夫:荷花深处小船通,碧玉搔头落水中,诗中的重点已经不是艳丽的荷花。而是采莲女遇到心上人”只能用碧玉簪搔头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纷乱的心情,真仿佛在密密匝匝的荷花丛中。听到了碧玉发簪的落水声,竟然写出了微风荡荷。采莲船行,莲女情思。

4.王昌龄的《采莲曲》和白居易的《采莲曲》这两首诗表现采莲女形象的手法有何异同?请具体分析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注释: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白居易的《采莲曲》则专在借荷写情上下了功夫:“菱叶萦波荷芰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诗中的重点已经不是艳丽的荷花,而是采莲女遇到心上人,想说又不好意思说,只能用碧玉簪搔头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纷乱的心情。仔细吟诵,真仿佛在密密匝匝的荷花丛中,听到了碧玉发簪的落水声。短短四句,竟然写出了微风荡荷,采莲船行,莲女情思,玉簪落水,真可谓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了。同:都用景物衬托出采莲女的心灵外貌美。异:王昌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采莲女比作娇嫩的莲花,表达对采莲女的喜爱之情。白居易则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将采莲女的形象神态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流露出喜爱之情

5.乐府《采莲曲》中李白为采莲女塑造了一副怎样的新形象?

采莲曲唐代: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风飘香袂空中举。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风飘香袖空中举: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人花难辨,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三三五五映垂杨”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

6.采莲曲 王昌龄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少女形象?

王昌龄的《采莲曲》刻画出采莲女纯朴、自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首描写少女们采莲的诗,诗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芙蓉向脸两边开“将少女红润艳丽的脸庞比作荷花并不算新鲜“而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放的荷花中间。看上去仿佛是艳丽的荷花真朝着少女娇美的脸庞开放,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大自然最秀丽的一部分,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难以分辨。采莲少女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了”这一句描写了伫立凝望者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变化莫测的惊奇与惆怅,莲塘中飘起了清脆的歌声,采莲少女仍然在这片荷塘间。这一细腻的描写。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和诗境的蕴藉,诗人用平白洗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采莲图,荷叶田田,采莲女们提着小竹篮采莲其间。嬉笑放歌,整个画面洋溢着青春的欢乐,全诗围绕着采莲少女们展开,可诗人却没对少女们进行任何正面描摹。而是始终将她们置于田田荷叶、艳艳荷花间,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7.王昌龄和白居易的《采莲曲》在塑造采莲女形象时手法有何异同?

王昌龄诗运用了以景衬人和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写法;写出了少女的情态、笑貌和反映心理的动作。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相较之下王昌龄诗中少女美丽、欢乐,而白居易诗中少女羞涩、纯真,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荷花深处小船通。碧玉搔头落水中。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王昌龄采莲曲,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展开剩余30%内容 »

采莲曲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王昌龄的诗《采莲曲》中采莲女的形象特点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