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关于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演练试题及答案

关于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演练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顾名思义,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职教师的一个基本证书。是打开招教以及特岗之类的考试的敲门砖。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关于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演练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演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D。解析: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2.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答案】B。解析:法国教育家卢梭被认为“发现了儿童”。他在其教育学小说《爱弥儿》中阐述了其教育思想。他发现了儿童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于成人的规律。

3.“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答案】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4.周老师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答案】B。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选择性。对象与背景差异越大,越容易被选出来。题干中周老师用彩色笔标出易错笔画,和其他部分区分,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5.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答案】B。解析:根据学科课程综合的程度不同,可以把学科本位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相关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例如,物理、化学、数学在某些主题上的联系;历史、地理在某些主题上的联系;语文、历史、音乐在某些主题上的关联,等等。融合课程是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原来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例如,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理科,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生理学融合为生物学。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有效地综合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属于综合理科课程,属于广域课程的范畴。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个性差异 D.个人努力

【答案】B。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是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

7.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同一感

【答案】A。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6-12岁的儿童处于学龄期,面临的冲突为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8.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权威阶段时,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

9.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题干中马老师根据小军的水平提出符合他水平的问题,符合他个人的特点,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参考答案】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基本的类型:

(1)双轨制。这种学制以西欧国家为代表,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同、互不衔接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2)单轨制。这种学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3)分支制。这种学制以苏联为代表,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2.简述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分阶段进行教育、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等。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学生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反面例子为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要求教师为学生发掘潜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容易犯错,所以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即进行容错教育;反面例子为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教师不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要求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肩负学习任务的人,也看做知情结合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可“去人性化”看待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自身有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反面例子为教师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不是橡皮泥,教师不可随意按捏。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并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反面例子:教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学生享有权利,且承担义务和责任,所以教师不应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

总结:学生观识记口诀:“两独一发”,“发展的人能(潜能)旅(规律)程(发展过程中)”,“完整独特差异大”,“客观存在,学责主体”。

教师资格题目及答案

1.班主任苏老师发现,承担本班数学教学任务的林老师经常让学生罚站。面对这种情况,苏老师应该( )。

A.严厉批评林老师,责令其立即改正

B.耐心与林老师交流,探讨更好的学生管理方法

C.学习借鉴林老师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D.尊重林老师的自主权,不干预林老师的这种课堂管理行为

2.某中学曾老师,每次布置课后作业后,都只是在下次课堂上与学生核对一下答案。曾老师的做法( )。

A.合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B.不合理,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

C.合理,可以促进学生自学

D.不合理,增加了学生课后负担

3.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科目二(4-10)

4.“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

A.《大学》

B.《中庸》

C.《春秋》

D.《论语》

5.“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的认识分别体现了儿童发展中的( )。

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辐合论

B.环境决定论;辐合论;教育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6.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斯巴达军队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

标枪、掷铁饼

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

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为培养雄辩家

7.我国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方面。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及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及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

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国学

B.私学

C.太学

D.乡学

9.下列不属于学生行为矫正的原则的是( )。

A.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

B.选择强化物和强化的标准

C.必要的体罚及其标准

D.减少强化的频率

10.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周恩来说: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古往今来,学习永远是文人志士的终身追求。(写作)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体罚学生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律规范。题干中,班主任苏老师发现,承担本班数学教学任务的林老师经常让学生罚站,苏老师应该制止这种行为,但是要讲究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共同完成学校工作任务的环境中建立的,同事之间应该做到互相尊重、理解和协作。作为班主任,发现本班任课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耐心与任课教师交流,与其探讨更好的学生管理办法。

排除A、C、D三项,故此题选B。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应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题干中,曾老师对于学生作业的检查只是核对答案,无法从作业中判断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不能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是对工作敷衍的表现。曾老师的这种行为不合理,教师应该认真批改作业。故可知正确的答案为B。

AC项错误。教师对课后作业的态度很敷衍,仅仅是核对答案,肯定是不合理的。

D项中的“增加学生课后负担”错误。老师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老师不重视不认真,学生自然也不会认真,所以并不会增加学生课后负担。

综上可知,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这一师德规范首先激励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举止、仪表、语言为学生和他人做榜样,为此,必须加强学习;迅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严于律己,时时处处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宽于待人,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作风正派,乐于助人,注重身教,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说明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关注细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模范榜样,强调教师在工作中要起到表率作用,给他人良好的示范。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清正廉洁不仅是出仕为官者的重要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清正廉洁的行为准则,不收取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沾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作出表率。

C选项,敬业爱业指的是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D选项,团结协作指的是教师在工作中应与其他同事合作,更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科目二(4-10)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五经名单:《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属于五经之一。

题干中ABD与题意不符合,故此题答案为C。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环境决定论(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遗传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辐合论由于内发论和外铄论的片面性都比较明显,在争论中就发展出了另一种观点,这就是二因素论。它企图克服前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主张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题干中,“白板说”是洛克提出来的,体现了环境决定论;“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遗传的决定性作用;“严师出高徒”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决定作用。

选项ABC与题意不符合,故此题答案为D。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西方教育的识记情况,涉及古希腊、古印度、古埃及。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这是古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中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即雄辩家)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D项错误。

选项A,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B,印度“古儒”学校教学传授多学科内容,并以学术研究的态度深入钻研吠陀。即婆罗门教神学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雅典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施体、智、美、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身心和

谐发展的人。在雅典的教育中,除了军事体育和政治教育之外,还有较多的智育内容,并重视美育。体育训练也包含多方面的目的,除军事价值,还有健康价值、美学价值和道德方面的价值。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特点。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它是一个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对每个公民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国家来讲,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

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性力量。

题干中ABC与题意不符合,故此题答案为D。

8.【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结合题意,B项正确。

选项A,国学是指西周时期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是天子或诸侯所设。与题干不

符,排除。

选项C,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乡学始于西周时期,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立的学校。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

9.【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矫正的原则。学生行为矫正的原则包括: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设立基点行为、选择强化物和强化标准、必要的惩罚及其标准、观察行为并与基点作比较、减少强化的行为。

选项A,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完成一个行为矫正程序,首先第一步就是观察行为不良的学生,以识别出一个或少数几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

选项B,选择强化物和强化的标准。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行为矫正实践,都赞成强化适当行为而不是惩罚不当行为。

选项C,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故排除。

选项D,减少强化的频率。一个行为矫正程序实施了一段时间,如果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并且稳定在某个新的水平上,强化的频率就可减少了。

综上所述,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参考范文】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多么的重要啊!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激起受到信息浪潮冲击的学生的兴趣。一位好的老师要不断学习,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教材、才能在课堂上真正的吸引学生,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教师需要品格方面的终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格犹如一面无声的旗帜,时时刻刻感召着学生,是教师育人的基石。在教师的品格内涵中,除了那些最基本的、恒久的,如敬业奉献、严谨求实之外,更有许多是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充实新内容的,因为教书育人包含着太多的时代要求。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所面对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学生,他们生活在现代,要适应的是未来,因此他们必然是不断发展且极富变化的,千篇一律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打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唤醒和弘扬学生自然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冲动,就必须做到诲人不倦,真心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善于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引导。

教师需要业务的终身学习。以前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学生真正能够得到“一碗水”的保证。从教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来讲,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必然比学生要多、要深、要广,并且更为熟练和精通,但任何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而教材上的内容却是固定的,且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局限于教材的“水”仅是一桶死水。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能够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支撑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这桶水成为常新的活水。

终身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摸索先进的教育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果。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地学习教学理论和学习科学,深入地、全面地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潜心地进行教改研究和探索,不断试验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整合出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只有当教师真正把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学方法的改进才会成为可能。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不断在变化,学生也一批批在更换,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会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必须做好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终身改革的准备。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识的“源头活水”。教到老,学到老,要不断给自己“增氧”、“充电”、“扩容”、“刷新”,更新知识,创新理念,超越自我,厚实为师的底气。把作为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成为我们每一个老师的终生的追求。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才气横溢,充满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面试条件

1.报名条件

(一)笔试各科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以下人员可在我省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

1.户籍在浙江省内的社会人员;

2.在浙江省办理有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的社会人员;

3.符合我省报考条件的港澳台居民(持有居住地在浙江省内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人员);

4.在我省就读的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本、专科在校毕业班学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户籍在浙江的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本、专科在校毕业班学生以及全日制研究生。

(二)报考人员还应当符合以下学历等要求: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2011年及以前入学并取得毕业证书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班)学生,也可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三)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只是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一个必要环节,学历层次、所学专业、身体条件、专业技术资格、技术等级等都是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报考前请详细了解本人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所在地的认定条件,建议某些条件有可能会影响自己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谨慎报考。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精神,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也可自愿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过程:

1.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到达考试地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经考生确认后,系统打印试题清单。

3.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备课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7.中职文化课(公共科目)类别考生面试与高中类别一致,报考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日语(初级中学)、俄语(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初级中学)、日语(高级中学)、俄语(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中学)、日语(中职文化课)、俄语(中职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的考生面试时,需加试专业知识概述,时间5分钟。

8.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展开剩余30%内容 »

关于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演练试题及答案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