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华罗庚,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国际上“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数学科研成果均是以华氏命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华罗庚》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删繁为简,提取关键信息。

2、 学习华罗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

3、 了解传主诗词对表现传主思想性格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语】 熊庆来 华罗庚 陈景润

在黑板上板书画图,要求学生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熊庆来发现了华罗庚,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他们日后都成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三位数学家尤其是后两位数学家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说说看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成就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陈景润是算出了1+1为什么等于2?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那么,华罗庚的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迈南的《华罗庚》,了解一下华罗庚的主要成就。

【梳理课文:主要经历,主要成就】

在了解他的成就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他一生的主要经历,课后练习的表格﹙要求,不要怕这篇课文长,先不要急着通读全文,只要先按上面的表格把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找出来就等于读懂了一半﹚。

主要成就

解放后

《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法、培养数学人才

解放前

堆垒素数论

多复变数函数、自守函数、矩阵几何

《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堆垒素数论》

【华罗庚诗词】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成就都找出来了。一篇看似很长很复杂的课文,只要掌握了方法,我们就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自如。不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华罗庚除了是名伟大的数学家外,还是一名在诗歌方面深有造诣的人。请同学们找出本文中引用的华罗庚诗句,并结合课后练习二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在大量理性的、抽象的数字描述中,又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情趣来。文章主要选择了华罗庚的四首诗,第一首是写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的扉页上,既表明了华罗庚对于中国古代算术的天才般的理解和发挥运用,又说明了华罗庚特别强调勤奋。第二首诗表现了华罗庚在抗战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现实的悲愤情绪。第三首诗形容了华罗庚将研究室里的数学运用于工厂田间后的喜悦心情。第四首诗表达了华罗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兴奋情绪和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这些诗词,既从不同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表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又使文章具有一种古雅的韵味。

【补充华罗庚的轶闻趣事】

师: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华罗庚的生平和取得的成就。那么,华罗庚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1、华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第三次劫难是“”,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学生分配到外地等。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坚持工作,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努力,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2、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

3、从五四运动开始,古老的华夏大地就响起了要求科学、民主的呼声。但在反动统治下,政治的黑暗使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得不远涉重洋到国外去寻求发展。华罗庚经过顽强自学终于成为数学名家时,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心怀惆怅地到了海外。 华罗庚在美国当教授时,年薪高达两万美元(按当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币值的5倍),有小洋楼和汽车。但他常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他一直希望“回国和苦兄弟们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当华罗庚闻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毅然回到国内从头开始。一名美国教授后来评论他:“华罗庚若留在美国,本可以对数学作出更多贡献。但他回国对中国数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象,如果他不回国,中国数学会怎么样。”

4、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 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 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 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 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华罗庚还是我国中学生 数学竞赛的首创者,从1956年到1978年间,他亲自担任竞赛委员会主任,还 写了大量中学生课外数学读物和学习方法书,为培养优秀数学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5、华罗庚是中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并做出巨大贡 献的科学家。1964年,华罗庚曾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 广优选法和统筹法,认为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毛泽东的回信是十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其中称赞他的想法“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受此巨大鼓 舞,他在近二十年间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深入到工厂、矿山,冒酷暑、顶 严寒,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工人和农民介绍优选法和统筹法。毛泽东后来又 一次给华罗庚复信说:“你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

6、华罗庚才华横溢,除数学外,诗文俱佳,演说才思敏捷且幽默风趣。他 读唐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发现有常 识性错误,并随口成诗指出:“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 得见雁飞?”这四句诗不但显示出华罗庚精于推理的特点,其诗文功底也可见一斑。

7、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他先中文,后 改用英语演讲。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 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 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 生命的最后一刻。”

《华罗庚》教学实录

师:我们第5课要学习的是——

生:华(huá)罗庚。

师:不对。

生:对。

师:不对。

生:对。

师:“华”作姓氏时,读huà。

生:哦——

师:虽近年来亦有读huá的,但我认为还是照新华字典的拼音来读好。

许多人都共认,真正使中国的数学走向世界的,是两位中国数学家,一位是华罗庚,一位是陈省身。在中国内地工作的数学家里,华罗庚是最伟大的。

下面大家阅读这篇课文。阅读时,先标注出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这样便于迅速理清文章脉路,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不懂的生字词,查一下工具书。

(生阅读)

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不准再看课本与任何资料,谁看谁是小狗。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一拐一瘸、怜悯、金瓯、追溯、扉页、怠慢、商榷、置若罔闻、出类拔萃”这几个词语。并在“瘸、悯、瓯、溯、扉、怠、榷、罔”下面加点,在“金瓯、追溯、怠慢、商榷、置若罔闻、出类拔萃”下面加上横线。)

请生1给前面四个加点的汉字注音,生2给后面四个注音。

(生2没有上来做)

如果是男子汉就上来,不是男子汉可以不上。

(生2上来做了。生1、生2做完后,其它学生纠正。)

请生3解释前面三个画横线的词语,生4解释后面三个。

(生答,其它学生纠正)

(教师擦去“瓯、榷、罔、萃”字,让生5上来补上。结果生5写错了“榷、罔”字,“瓯”字不会写。其它学生纠正。)

大家注意,我们学习一个生字词,要从三个方面去记,一是拼音,二是意思,三是字形。从多个方面来记,才容易记得牢固。

现在完成课后练习三。通过做这道题来掌握大意。

(生做)

师:生6,你来说一下答案。

生6:第一个空填“1930年”,第二个空填“1932年秋天”,第三个空填“华罗庚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第四个空填“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第五个空填“1950年”,第六个空填“华罗庚获得国家科学奖励一等奖”,第七个空填“1958年”。

生7:我认为第三个空不对。应该填“由英国回国”。

师:我们要讲根据。你的根据呢?

生7:我的根据是第33页的第三段,“1937年夏天,日本全面侵犯中国,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华罗庚由英国回国……”

生8:对,我的资料也是说“由英国回国”。

师:她说得有道理吗?

众生:有道理。

《华罗庚》课文原文阅读

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了一篇华罗庚的署名文章。题目是《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北平清华大学教学系主任熊庆来看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

“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

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

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经过商,后来家道败落,回家乡开了一间小杂货铺,靠惨淡的小本经营养活妻子儿女。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华罗庚小学毕业后,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读书,读初中时就深深地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的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五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三十多年之后,他已是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这本书的扉页他写过一首诗:“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有人问华罗庚:“你是怎样爱上数学的呢?”他回答说:“这和金坛中学的数学老师王维克有很大关系。”王维克老师也是金坛人,早年留学法国,归国后在金坛中学教数学。当时少年华罗庚正是他的学生。王维克发现华罗庚很有数学才能,于是对他格外精心培养,并经常鼓励他努力攀登数学高峰,这对于华罗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5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的是能谋求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毕业就失学了。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辛酸地说:“那正是我应当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到18岁,华罗庚和一位同年龄的姑娘吴筱元结了婚。她和华罗庚共生了6个儿女。有一年的秋天,金坛瘟疫蔓延,华罗庚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总算活过来了,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关节变形,瘸了。

病愈后,当他一拐一瘸地出现在家乡街头时,人们见了怜悯地说:“年纪轻轻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听了这些议论,华罗庚心里很难受。经过认真的思索,他决定把一生献给数学。他想:“我别无选择。干别的工作要到处跑,或者要设备条件。我选中数学,是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50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1932年秋季的一天,熊庆来派人拿着照片到北京火车站把华罗庚接到了清华大学,把他安排在数学系当助理员。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

进了清华大学,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旁听。最先感兴趣的是研究数论,在这方面他一直得到熊庆来的鼓励。

我国数学家早在1300年前就对数学作出过有价值的贡献,其中包括:二项式系数的巴士卡三角形,逼进多项式根的方法,解四次方程的联立方程组的技巧,关于同余式组的解的“中国余数定理”。但是,到了明朝就停滞不前了。20世纪开始,我国数学家开始吸收西方数学的精华,并继承古代数学家的传统,开始发表论文。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论文逐渐增多,首先是在数论和“精细”分析的领域里。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四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文。25岁时华罗庚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一天,清华的教授们聚到一起讨论能不能破格把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会上,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反对。最后,理学院院长叶企孙作了总结,他说:“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我们不要被资格所限制!”就这样,华罗庚迅速由助理员提升为助教、教授,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1936年夏天由该会资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英国,华罗庚参加了一个有名的数论学家的小组。这个小组包括英国著名数学家哈罗尔德·达凡波特、哈代、李特伍德,德国著名数学家埃斯特曼和汉斯·海尔勃洛恩。华罗庚在剑桥大学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堆垒素数论。堆垒素数论涉及到把整数分解成某些别的整数的和。华林问题、哥德巴赫问题等都是这个学科中著名的问题。华罗庚对华林问题和哥德巴赫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他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学院式的要求,但在剑桥大学他从未正式入学,因而没有得到博士学位。

1937年夏天,日本全面侵犯中国,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华罗庚由英国回国,这期间他除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外,还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

华罗庚是个爱国者,回忆昆明的生活,他曾愤然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寄旅昆明日,金瓯半缺时,狐虎满街走,鹰鹯扑地飞。”

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这位国内外负有盛名的大学教授,一家人挤住在两间小厢楼里,晚上在昏暗的菜油灯下进行研究工作;白天,则拖着病腿外出上课,用微薄的薪水养活全家。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华罗庚先后写出了二十多篇论文,并于1941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他在这本书中讨论了华林问题,哥德巴赫问题和一些相关联的问题,统一并改进了他以前论文里的结果。他把这本手稿交给了原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但是没有出版。

1945年下半年,华罗庚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早在20世纪30年代,华罗庚就与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陀夫开始通信,他们关于三角和方法的发展,显著地改变了解析数论整个学科。为了褒奖华罗庚的贡献,苏联杂志《报告》从1937到1941年每年都刊登华罗庚的一篇论文。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一书。其中有些结果,现在还被认为是经典的。

1946年秋天,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的邀请访问美国。行前,上海《东南日报》记者赵浩生访问了他。赵浩生在一篇访问记中转述华罗庚的话说:“在昆明为了躲警报,家住在乡下,每次跑进城里上课,整天愁着一家人的生活……如果不是不得已,绝不愿意出国。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开始和平建设,我想科学绝不是太次要的问题,我们绝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再开始研究科学。”华罗庚就是怀着这种充满忧伤的心情,从黄浦江畔乘坐“美格将军号”轮船前往美国的。同行的有李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

在美国的四年,华罗庚先后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客座讲师、伊利诺大学教授等。这期间,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美国数学家狄锐克·莱麦尔说:“华有抽取抓住别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且能确切地指出他们的结果中哪些是可以改进的。他有许多窍门,他广泛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论的至高观点,他的主要兴趣是改进整个领域。”“欧洲伟大的数学家范·德·瓦尔登和欧·Schleie在1928年确定了一个交换域K上的特殊射影群PSLn (K)(n≥2)的自同构,对n≥2的情况,证明中有一个错误,20年后华很巧妙地提出了这个不当之处,并纠正了它。”

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了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于1950年2月带领全家登上一艘邮船从美国动身回国。在香港,他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公开信中说:“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就在这一年的3月16日,华罗庚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二年级语文授课教案上册板书五篇

★ 停课不停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人教语文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案例五篇

★ 高三语文2021年编写教案案例文档五篇

★ 2021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新编的教案解析五篇

★ 语文学科教学经验总结高中2021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同步教案五篇

★ 开学典礼精彩发言稿2021

★ 高一语文课前演讲稿范文

★ 2021高考语文全国一卷教案参考五篇

展开剩余30%内容 »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