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2文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2文案

教学设计是无形的但是它比教案要重要的多,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比赛来引起大家的重视,毕竟这是我们提高个人教学能力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1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藏北、平整、遮住、蝴蝶、飞舞、酥油、增添、隆重、庄稼。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抓住“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轻轻的歌声”等关键词句体会草原的景美。

2、抓住“手捧洁白的哈达和珍贵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等关键词句体会草原的人美。

学前准备:

1、 自学本课生字。

2、 搜集藏北草原的相关信息。

知识链接:

藏北草原是指西藏北部辽阔的草原。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

2、 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1—3段,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藏北草原的景美。

方法指导:

1、注意“藏”、“酥”、“增”是平舌音,而“整”、“遮”是翘舌音。

2、读正确生字词、读通句子,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3、在朗读中想象,并感悟表达方法。

4、借助经验,唤起想象,品读此段。

5、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学习过程:

引言:孩子们,今天我们要跟随藏族作家大次央的脚步走进他的故乡——美丽的藏北草原。

一、资源共享

孩子们,你们对于藏北草原有哪些了解呢?(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信息)

二、基础闯关

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划记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和组内的组员交流,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 看拼音写词语

zàng běi píng zhěng zhē zhù hú dié fēi wǔ

()()()()()

sū yòu zēng tiān lòng zhóng zhuāng jià

()()()()

2、 比一比,再组词

遮( ) 增( ) 隆( ) 嫁( )

蔗( ) 赠( ) 笼( ) 稼( )

三、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自主学习完成后,请大家大胆在班上交流展示。)

2、本文是按什么样的表达顺序写的,你知道吗?

四、自主研读,感悟藏北草原景色美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勾画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

请你把你认为很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重点赏析:“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

请抓住“一望无际”、“清新碧绿”、“星星点点的帐篷”来赏析。

2、请大家自由读2—3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藏北草原景色独特的美。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围绕一个特殊的词来写自己对藏北草原独特的感受,你发现了吗?

哪些景物表现了作者这个独特的感受呢?

3、 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藏北草原独特的生命活力。

重点体会“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实在令人兴奋!”这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自然段里作者又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藏北草原的美呢?

五、在朗读中回味:

组内成员齐读1-3自然段!分组展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感受藏北草原的人美,激发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

方法指导:

1、抓关键词句体会藏北草原的人美。

3、体会作者感情,感悟文章主旨。

4、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仔细发现我们居住环境的那份独特之美。

5、学会倾听,学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

学习过程:

一、以读代讲,感受藏北草原独特的人情美

自由朗读4—6自然段,读中悟情。

请把你感受到的作者笔下藏北草原的“人美”的词句写在下面:

如:体现藏北草原人的好客的词句:___________

体现藏北草原人蓬勃向上的词句:___________

学生推荐朗读好的学生上台展示4—6自然段的朗读,学生以读代讲。

二、小结全文,体会深情

“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民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认真地有感情地朗读后,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着重体会四个“我”所表达的情感。)

品味完后,再次深情地朗读7—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的那份深深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我也夸夸我的故乡美。(请把你居住的地方最美的一面介绍给大家。)

我居住在___________ ,我认为它美在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学生当堂展示交流自己笔下的美丽故乡。(学生展示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做简单的评议。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观书有感》

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

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三、朗读训练

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

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

3.齐读。试着背一背。

四、学生小结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3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理解《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情景,并懂得其包含的哲理。

设计理念:

1、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诵读,读背与评议相结合,以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

2、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3、教者认为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同时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实践中感悟真谛,朗读中品味情感。并着眼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注意回扣主题,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一、激趣渲染,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昨天,我们认识了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游,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朱熹一生勤奋读书,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

二、图文结合,自读课文,感知诗文内容

出示:(无题目)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自读自悟、层层深入

1、出示:一读要读通(即把诗文读准确);二读要读懂(即弄懂诗的意思,明白诗中所讲的道理);三读要读好(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读出诗文的意境)

2、交流自学情况

(1) 配乐范读。

(2) 多种形式的朗读。

【多层次、多角度、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范读、指读、评读、齐读】

(3) 你有什么收获?

(4) 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所谓书是自己读懂的,情是自己悟出来的。】

(二)图文结合、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活动要求:1、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2、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质疑——解疑。

4、图文结合,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自学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三、质疑题目,引出哲理

1、引导学生质疑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给诗加题目。

让学生比较,质疑,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

2、讨论、交流

出示:池水清澈 ———— 使人睿智

| |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

【运用知识迁移、比较,悟出哲理。】

4、指答,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原来朱熹写方塘的景色,就是为了说明读书的道理啊!这样的诗就叫“说理诗”。朱熹先生这首优美的诗,用池塘的水来比喻读书,通过比喻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它为借景喻理。

2、出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如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是感受)

3、同学们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

苏轼《题西林壁》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叶绍翁《游园不值》

陆游 《游山西村》

4、总结:

这首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更是脍炙人口,千年不衰,成为千古名句。(背一背这两句)这两句现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五、名句活用

1、我们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积累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下面就是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的例子。

例1:这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在介绍他的写作经验时的一段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我注意平时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物,把观察所得记下来,所以我的文章内容才丰富多彩、真实具体。

在这段文章里“源头活水”是什么?“清如许”指什么?

【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意,还举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的活用例子,引导学生运用诗句,体现了学用结合。】

2.朱熹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出示: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宋〕朱熹

“读万卷书”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因为——(生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行万里路”就是要不断实践,因为——(生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学朱熹的《春日》。

【拓展课程时空,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一堂所所学的内容。课后再次让学生走入阅读、表达中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阅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内与课外互为补充】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宋〕朱熹

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二、写——整体感知

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全诗歌)

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

三、品——还原诗情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记下不懂的问题。

(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

(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

(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

(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

“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照。仔细看。

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

师:怎么写?(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古代镜子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铜镜不用时常常用布盖着,用时打开。这里的“开”理解为打开。

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理解诗句,说诗句意思时,可以用上这些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

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里的水怎样?(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还表现在哪里?

“徘徊”是什么意思?

借助图画,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齐读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板书:景),老师非常喜欢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

美读: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

师: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

(4)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

“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古诗中的人称代词与现代文不一样,还记得《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

哪得,怎么会。如许,这样。清如许,这样的清澈。为,是因为。

(三)、学生写话:大致写写对这首诗的理解

(四)、背诵这首诗。

四、悟——引入哲理理解

1、引导学生质疑。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引出: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池水清澈读书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地读书使人__________

2、交流,指答。

出示、齐读:

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3、小结:

五、拓——延伸阅读范围

1、出示《观书有感其二》

师:朱熹先生写了这么一首写景的诗,非常优美,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他的思考,可真不愧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所以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出示《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自学,体会诗句的意思,想想诗所说明的道理。

(蒙冲:古代的一种战船。向来:从来,一向。一毛轻:轻如一根羽毛。

意思为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2、总结本课

同学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了,才会活用,平时候的积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奋读书,善于思考,写出好文章来。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1文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

2.课堂上,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3.再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字和图影资料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4.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的顽皮、天真的天性。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2.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东西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1.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争场面,简介时代背景。说说你看后听后的感受。

2.揭示课题,读题,再说说:在那个年代,你希望父亲背袋里装些什么呢?

3.设置悬念:那父亲的背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2.指名概括地说。

三、精读,感悟理解。

1.浏览全文,思考:当得知背袋里装的都是家信的时候,我和妹妹的心情如何?(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

2.联系前文体会,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惊呆了、失望、委屈?

①背袋里的东西和我们想象的实在是差太远了。

②文,找出文中表现我们心里想法的句子,感受我俩的顽皮、天真的天性。(大块大块美味的腌肉、的奢望、每晚睡觉前、盼着、又香又酥;终于、又大又满、口水就禁不止往下流、假装、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

③带着我们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3.根据前文的学习,不难理解此时,我和妹妹惊呆了、失望、委屈的心情。那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感到害怕呢?自读第11自然段思考。(指名读文回答)

过渡: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下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2. 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背袋里装的全是——(家信),面对这一背袋的家信,妈妈的反应较之我和妹妹更为剧烈。

2.回顾上节课内容,填写:我们是()、()、()、(),而()的妈妈却是由(),再到(),最终()。

3.坚强的妈妈面对一背袋的家信,为何反应如此剧烈,她的“哭”里包含着哪些情感?这节课,我们继续读书,细细品味。

二、精读,感悟理解。

1.自由读第1-4自然段,说说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坚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词:独自、总是、终于、向来、从未等体会)

2.联系时代背景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坚强的妈妈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呢?(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期间会发生什么事?会有哪些困难?以帮助学生适时想象)

3.互动交流。

4.这么说,每封家信实质上就是妈妈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所以,爸爸回来,带的全是家信,则正是爸爸对妈妈()肯定和重视,并表达了和妈妈一样的情感——()。

5.爸爸爱家及家人还在其它方面有体现吗?读文,找一找,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等词句体会)

6.由此可见,每封带回来的家信实质上也是爸爸——(对家及家人爱的表现)。对于妈妈来说,没有什么礼物比这更珍贵了。难怪,她看到背袋里的家信,会()地小声抽泣,会()地掩面哭泣,会()地放声大哭。

7.让我们带着妈妈这复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吧!

8.对此,我们都能够理解,作者又怎会不明白妈妈这“哭”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呢?让我们将10-11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吧!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感情朗读,熏陶情感。

1.一背袋的家信将一家人的浓浓深情展露无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感人的故事啊!让我们在感情朗读中再重温一遍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这篇文章如此吸引人,不仅是因为它的内容感人,还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题目设悬,扣人心弦;采用倒叙,层层深入;人物描写,深入人心等。我们不妨也学着作者表达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一件至今让自己难以忘怀的童年经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0.背袋里装的是什么——家信——爱

我和妹妹:盼; 惊呆了、失望、委屈、害怕;明白

爸爸:全是;一……就、没完没了、啥都忘了

妈妈:坚强;小声抽泣、掩面哭泣、放声大哭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文案相关文章:

★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的教案五篇

★ 新人教版的五年级语文教案免费借鉴五篇

★ 五年级优秀语文授课教案上册五篇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课教案整理五篇

★ 小学语文五年级最新精品教案文档五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高效案例汇集五篇

★ 语文五年级备课教案免费模板五篇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设计范本五篇

★ 五年级语文参考教案五篇

★ 五年级语文拓展教案模板五篇

展开剩余30%内容 »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2022文案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