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湘教版上册设计参考

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湘教版上册设计参考

对于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写成多种形式。既不要求个个都做成经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无谓劳动。教案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是都要认真地对待,最起码也要符合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

《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认读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3、汇报初读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要求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

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

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

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

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 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谈话:

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AABC)

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

3、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 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

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

二、 熟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指导读音。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年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学生接。读《杨氏之子》。出示课件4:《杨氏之子》的朗读节奏。

2、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读课文。

a) 现在我们一起来配合音乐读课文。出示课件:《伯牙绝弦》的朗读节奏。

解题。出示课件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三、 品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现在就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换法。也就是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吧课文中的生字词替换成易懂的词语。例如课文注释

2:“鼓”理解为“弹”,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理解为伯牙善弹琴。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教的方法理解课文,可以分组学习,也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a) 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现在我来问问同学们。出示课件8、

9、10.

b) 单句提问,学生回答。

c) 现在我来看看哪组同学理解得最准确,说得最好。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d) 这则故事虽然很短,只有77字,但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文章。他给我们提供了交朋友的最高标准,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让我们来细细品读。

e) 出示课件11: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f) 出示课件12、13,通过这几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俞伯牙的欣喜,更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难怪伯牙会

说: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g) 出示课件1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翻译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只是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呢?

h) 出示课件15,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

i) 学写古文,伯牙可能会弹到明月。你能仿照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吗?注意帮助学生找到更合理的表达。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j) 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在读读这些句子。

四、 能力训练

1、 我们真为伯牙找到知音而高兴,然而世事难料,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2、 出示课件16: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 出示课件17: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3

《孔子游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熟读课文,能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文中洋溢着的深情。

3、初步学会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4、会借助互联网自主学习并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春”导入

1.说春天的词语猜季节。

鸟语花香 绿草如茵 万象更新 繁花似锦…………

2.板书:春

3.扩展春天的词语、诗句等。

二、思考。

1.板书课题。

孔子游春

2.你想了解些什么?

三、听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演示课件。(配乐朗诵)

四、交流、反馈。

你听明白了什么?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五、 还有很多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

1.借助网络,自主学习。

2.自主选读,感悟语言 、批注阅读。

板书: 阅读的感受、发现的疑问、提出的挑战

(学生自主选读,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体现教为学服务。)

3、交流。

六、教学:“泗水春景”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我们不紧迎来了听课的老师,连“泗水旅游公司”的经理 也赶到了这里。

我就是“泗水旅游公司”的经理,我们这里景色优美,眼看“5.1”黄金旅游就要到了,可是还缺导游,听说金南中心小学六(3)班的同学不但人长得潇洒、美丽,而且能说会道。今天我是来招聘导游的。

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导游竞聘?

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1)学生读2节。

(2)指名读课文。

(3)设计导游词。

(4)学生交流。

(5)大家表演精彩极了,本公司决定,全部录用。

(在学生自主选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意境美,表达方式的美,更好地诵读好这段文字。)

七、学习字词。

八、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家你打算作些什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4

《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

(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_

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身残志坚

热爱工作

热爱生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5

《理想的风筝》

教材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

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

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

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

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

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

1、从景到人,从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

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

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组

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笑谈腿疾

(二)旋转板书

(三)喜放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 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四、提升感悟,放飞情感

1、漫长的30年,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

3、续写

五、总结延伸,拓展积累

1、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从刘老师等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读名言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湘教版上册设计参考相关文章:

★ 部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设计五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老师公开课模板设计五篇

★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设计指南五篇

★ 小学教材课文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五篇

★ 小学六年级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五篇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课教案参考五篇

★ 小学六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教案公开课模板设计五篇

★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授课教案设计五篇

★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展开剩余30%内容 »

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湘教版上册设计参考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