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记承天寺夜游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生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

3、理解作者的情感

4、文言积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聊天。那又是谁呢?他们又在谈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琴声和苏轼的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疑问向古人要答案去!

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谁了解苏轼的有关资料最多。

(请学生发言汇报了解的资料,然后展示课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尽量大声的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怎么样?(读的不大好,或者读的不错……引到录音朗读)

2、听录音朗读,对照自己的朗读找距离(引到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上来)

3、借助手头的工具、注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合作译读文章(请学生提出讨论过程中的疑问,课堂讨论,教师提出文言积累要求)

4、出示课件,提供参考译文

三、背诵

1,展示课件中,图文结合,请学生配乐朗读(四个不同的图文)

2,听录音朗读,自己试着背诵或者跟读

3,背诵

四、品味

出示课件问题:

1、文中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用文章里的词、句回答)

2、文中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样的景物特征,怎样描写的?

3、揣摩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语句是作者感叹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教师总结:

苏轼在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人认同,出狱被贬后,还能以这种豁达的心胸写下如此优美的文章,试问我们也有如此心境么?那么让我们借着音乐和美丽的景色,也来学学古人吧。

五、拓展延伸

欣赏月夜图,倾听古曲,可以学着古人,激发情思也写一个短文或者写一两句自己想对苏轼说的话。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又一篇颂月佳作,文中表达了作者赏月时的闲适心情,也从字里行间透出他当时贬官黄州的失意和幽怨,同时也透出一种参禅向佛的宁静心怀。文章起笔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缘由,中间写所见美景,收尾抒内心感慨。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本句写月光月影却不见“月光月影”的字眼,非常形象生动,巧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既写出了月光月影的“形态”,交错纵横的样子;也写出了月光月影的“情态”,像积水那样空灵。读者初一看,还以为是写水中景物,卒句显志,令读者倍觉妙不可言。结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儿。连用两个疑问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概括整个社会,从而强调闲人少,另外,又连用两个反问句,从语气和语义上再次加强了“闲人少”这个中心。本句中的“闲”字,是本文文眼,既表明自己有闲情雅致,又暗含自己被贬黄州,官职清闲之意,有一箭双雕之巧。

二、说教法

三字教学法:读、品、悟。读分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以声正字,读准每一个字的音;第二层面,以声断句,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切分意群,把握一个句子的意思;第三层面,以声达意,通过朗诵进入文章语境,理解文章内涵,走进作者,真正走进文本;第四层面,以声传情,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寄予文本中思想情感,用语音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染听众。品从以下方面开展,一、品文眼,如本文中“闲”字,通过理解这个字,可以把握作者在全文中寄予的思想情感——悠闲、赋闲、失意。二、品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品析前文已述,不做赘述。三、品中心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儿。品修辞手法,品表达效果,品意义内涵,详情如前文。

三、说学生

初二年级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具备独立自学的能力,针对于这种情况,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一、字词交给学生,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孩子学会学习。二、语句共同赏析,句子理解难于字词理解,老师对积学不多的孩子及时帮扶,扶着孩子慢慢上路,走进文本。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项融归纳和领悟等能力在一起的工作,这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挑战,老师设置一些情景,做些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四、学法明确指导,告诉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四、说过程

(一)导入 由古人颂月佳作说起,由复习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让孩子们知道课堂上学什么,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1、掌握字词,把握字词的音、形、意以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2、理解文章内容,解读文本。3、领悟情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情感,

(三)默读课文 1、找出难字词。2、记住作家和体裁。

(四)齐读课文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合理切分意群。

(五)品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自己在文章中的发现和阅读体会,先由学生自评自解,老师侧面帮扶,积极引导。

(六)多媒体范读 先让学生讨论朗读要求,体会并能模仿范本的妙处。

(七)学生朗读 要求声音要达意传情,感染听众。

五、说生成

课堂生成干扰自己的课堂教学,为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拟定以下策略以防意外。1、沉着冷静2、机智应对3、巧妙引导。

六、附录 颂月古诗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相思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离别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思乡之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孤苦之怨) 小时不识月,唤作白玉盘。(表盎然童趣)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这堂课从最初设计到最后的呈现,感想良多,下面就选择其中最深的三点谈谈:

1、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两天教学文言文的老师在这一点上都无一例外,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味古人的情感。

2、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成效只有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肯定离不开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掌握了些什么。这次活动是将八上的内容放在初一学生中教学,这就更需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了。有人曾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来概括现在文言文教学的极端。当教师努力落实文言知识的时候,课堂成了语法分析课;而当教师极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时,教学又有浮于表面之嫌。如何合理处理两者关系?当我看到钱梦龙先生回忆改变人生的一节课——《愚公移山》教学的时候,他介绍自己的文言文教学主张:一般都在学生自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而不是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去孤立地解释字词的知识。这个主张就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表现。试想一下:教学创意再完美,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那么正如陈小英老师所言:“再好的创意也只会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创影。”

3、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不应该是面面俱到的。教师一点要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5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最初我本想通过探究“闲”的含义来把握苏轼豁达的心境,继而领悟其人生态度。但试上了之后却很难把握,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思路混乱,成了一锅糨糊。教研组的老师马上给我指出了这个问题,告诉我一堂课的思路必须有条理,否则课堂重点就不突出了。在历经几次调整之后,我就把重点定位在赏析景语,体会情语。

总的一点感觉,公开课是对自己平时教学的一个总结。得与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论。但对我而言,我要说一句:本想收获一缕清风,而你却给了我整个夏天!再次感谢语文组的全体老师!



记承天寺夜游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2021记承天寺夜游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 2021记承天寺夜游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 2021记承天寺夜游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 2021记承天寺夜游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初三学生考试必考文言文集

★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下册文档五篇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电子人教版详案五篇

★ 八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分享文档

★ 2021湖心亭看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 八上语文学习方法必看

展开剩余30%内容 »

记承天寺夜游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