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2021种树郭橐驼传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种树郭橐驼传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撰写的作品。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种树郭橐驼传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橐驼的人物形象

2、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3、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2、本文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我们提倡大量种树,你会种树吗?你想到过种树的方法中还蕴涵着更深刻的道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由谈种树,进而阐明深刻道理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不过,和河东狮吼倒没关系)。又官至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代表作: 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寓言《三戒》,游记《永州八记》,散文《捕蛇者说》。

2、上课思路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繁政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

三、文题解读

1.题目怎么读?

2.“传”什么意义?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3.橐驼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是写骆驼的吗?

5.郭橐驼是人的名字吗?

6.这个绰号是褒扬性的,还是侮辱性的?

7.喊人侮辱性的绰号好吗?作者为什么不喊他这个侮辱性的绰号,是轻视他吗?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8.这是一篇传记性的寓言,作者可以给她起个名字呀,比如叫郭靖,比如叫____(用班级里性郭的同学的名字)。

(体现他社会地位低。鲁迅笔下的阿Q也是这样,没有知道他的名字,也反映他的社会地位低。)

9.叫“郭瞎子”“郭瘸子”可以吗?

(驼背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劳累的可能,我们常听说“压弯了背”“累弯了腰”这样的话,从驼背这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辛劳的劳动者形象。)

10.文章为什么不叫“郭橐驼传”,而要在前面加上“种树”两个字?

(突出郭橐驼的职业,文章没有写郭橐驼的一生,只是截取他种树这点来写得。)

四、研习课文

1.分析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的?

(郭橐驼,扣了文题中的人物)

(2)从几个方面写郭橐驼的?

a.

①“隆然伏行”:四个字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这么少的文字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的这么鲜明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大家用四个字,多几个也可以,把一个瞎子或者瘸子的形象刻画出来试一试。当然未必要刻画残疾的,刻画下你的同桌也可以。比较一下,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的厉害了。

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难得的是,驼竟认为起得很恰当,而且放弃了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

③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我们可以不忙回答,先看第二段)

(2)教师强调应掌握的字词:

病偻 :脊背弯曲。

类:似 和……相象

名我固当:名-------为……起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固--------本来

因舍其名: 于是 连词,表示承接。

2.分析第二段

(1)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

生:……

师:我个人认为,除了你们所认为的与生俱来的性格外,还和他身手不凡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们不反对的话,你们可以不妨仔细看一下,哪里可以显示他的身手不凡?

A、 际遇——争迎取养

B、 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橐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

C、 高超——不怕“移徒”,

D、枝繁叶茂、早熟果多

F、他植者莫能如也

并且这些内容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去表现他的技高。如:人(皆争迎取养——侧面);树 (正面))

(2)串讲几个小知识:

驼业种树(以……为业,意动用法)

早实以蕃(实:结果,名词活用为动词)(蕃:多)

【橐驼之技】 指高明的栽培技艺。典出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分析第三段

(1)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一句话)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板书:顺之天致其性)

(2)几方面说明种树的窍门?

a其莳也若子。(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旧,其筑欲密)

b其弃也若置。(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3)其他的种树人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本段用对比、映衬,形象地塑造了橐驼的形象。

(4)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

①解释加点词语:

凡植木之性 (植:种植)(性:方法)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

其莳也若子 (种植,移植)

根拳而土易 (拳曲,伸展不开)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树干)

②活用:

其筑欲密 n----v

非有能硕茂之也 adj-------使动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dj------使动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n------v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n-----状语

③特殊句式: A、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

B、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

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那有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一起再看下去。

4.研读第四、五段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2)“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

(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4)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5)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

长人者好烦其令(长:治理)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怜:怜爱。 卒:终于)

勖尔植(勉励)

早缫而绪(而通“尔”。丝的头绪)

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

故病且怠(穷困)(懈怠)。

四、总结全文

(1)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启发 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形丑 性善 技高 理明

(2)指明学生归纳主题:------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3)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

a、对比与映衬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植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治民与种树相映衬,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b、婉约而多讽

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基础练习

1.这篇课文通过郭橐驼的话,说明了怎样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tuó)驼 病偻(lóu) 窥(kuī)伺

B.寿且孳(zī) 勖(mào) 缲(qiào)

C.实以蕃(fán) 饔(yōng) 鸡豚(tún)

D.硕(shuò)而茂 飧(sūn) 殆(dài)

2.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寿,长寿,活得长      B.实,果实

C.若,如果          D.爱,吝啬

(2)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 )

A.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驼业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

B.然终不遇。终:自始至终

C.使骑逐而追之。骑:坐骑

D.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

2.下列句子中的字与“因谓之方山子”的“之”含义完全一样的是( )

A.余谪居于黄,过岐,适见焉:焉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其

C.而岂山中之人哉:之

D.方山子傥见之与:之

3.以下句子中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是( )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

B.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粪土

C.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悍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从事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方山子是一个在光州和黄州一带隐居的人。

B.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到了晚年就隐居在了光州和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方山子也很惊讶地询问我之所以到这里的原因。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常常假装成癫狂不干净的样子。

5.方山子安贫若素,以下选项体现了这一性格的是( )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3)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4)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5)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A.(1)(2)(5)        B.(2)(3)(4)

C.(1)(4)(5)        D.(1)(2)(4)

6.下列对这段古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方山子真名陈慥,字季常,与本文作者素有交情。本文作者被贬官到黄州时,同方山子不期而遇,与二人初次见面至少已经有十九年光景了。

B.方山子出身富贵豪门,然而他却抛弃了荣华,放弃了拜官封爵,宁可过着贫寒的隐居生活,并能自得其乐。

C.本文作者用开门见山的手法介绍了传记主人公方山子的姓名家世。除此之外,作者还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十九年前主人公游西山射杀飞鹊的事情,体现了方山子的侠气。

D.从作者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山子之所以成为与世无争的隐士,与其说是对现实的逃避,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有些消极。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官对待人民应该采取宽仁、休养生息的方法。

2.《种树郭橐驼传》运用了多重对比: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 (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 (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综合练习

1.A(勖应为xù)

2.(1)D(应为喜爱。) (2) C (3)C(前两句中的“以”字,都是目的连词。“验其生枯”是“爪其肤”的目的,同样“观其疏密”是“摇其本”的目的。第三句是的“以”是修饰连词,“日”是“离”的状语。)

拓展练习

1.C(骑指的是骑马的人。)

2.A(题目中的之是代词,指方山子。B中的其是代词,指他的。C中的之是助词,“的”。D中的之是代词,但指代的是“他们”,光、黄间异人。)

3.B(妻子文中指妻儿,现指妻。精悍文中指精锐勇猛。从事文中指参与事务,现指投身到,参与,需后接宾语。)

4.B(晚应为时间靠后之意,不是晚年。)

5.D(需指出的是,(4)属于侧面描写,也符合题意,故应选。)

6.C(开门见山有误。)

《种树郭橐驼传》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佝瘘 窥看 移徙 苛且偷生

B.丰硕 仰慕 忧虑 舒展筋骨

C.旦暮 抚摸 疏密 弃之不顾

D.鸡豚 植树 辍学 千丝万缕

2 .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窥伺(守候) 实以蕃(蕃盛,多) 效慕(羡慕) 隆然(高起的样子)

B .苟(假使)使 根拳(拳曲) 若(像)子 生(活着)枯

C .故(旧)土 日以 离(背离) 他植者(他种的树) 既(这样)然已

D .自谓(称) 伏(弯腰)行 欲舒(舒展) 其莳(种植)

3 .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能顺木 之 天 B .其培 之 也 C .虽曰爱 之 D .其实仇 之

4 .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B .存者 且 偷生,死者长已矣

C .驼所种树,无不活, 且 硕茂

D .臣死 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5.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 杀臣,不能绝也

B. 虽 鸡狗不得宁焉

C. 虽 日爱之,其实害之

D. 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

6.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 )

A. 且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C.橐驼非能使木寿 且 孳也

D.臣死 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7.下列句子中的“焉”\',相同的两项是( )

A.而揣惴 焉 摩玩不已

B.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C.且 焉 置土石

D.若甚怜 焉

E.万钟与我何 焉

8 .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B .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

C .既然已(“已”通“以”,以及)

D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

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 .不抑耗其实而已

B .击木而召之

C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D .既然已

10.选出下列作品中不是柳宗元的一项是( )

A.《捕蛇者说》《梓人传》

B.《愚溪诗序》《钴姆潭西小丘记》

C.《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盐铁论》

D.《进学解》《柳子厚墓志铭》

参考答案

1.A(佝偻,苟且偷生)

2 . C (别的种树人)

3 . A ( A 为结构助词“的”,余为代词)

4 . C ( C 与题干中“且”均为“而且”义, A .将要; B .姑且; D .尚且)

5.C(C为转折连词,虽然;其他均表假设,即使)

6.A(况且/将近/而且/尚且)

7.DE(A词缀 B介词兼代词,在那里 C代词,作宾语,哪里;DE语气词,用于句尾)

8 . C (“已”通“矣”)

9 . C ( A 它的果实,今为转折副词; B 敲梆,今为击打木头; D 已经这样,今为连词)

10.D(均为韩愈的作品)

二、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水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抑耗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植者则不然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又爱之太殷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若不过焉则不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不我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种树人的结果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从种树之理联系到治民之道,我们能否从种树之理联系到其他方面,试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① 抑制损耗 ② 不是这样 ③ 爱之太深 ④ 松紧

2 . ① 不是过了头就是没达到要求。 ② 所以(他们种树的效益)比不上我。

3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其实害之。其实仇之。

4 .(答例)育人也和种树一样,不可过多地束缚人才的成长。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高一上册语文电子版教案指导五篇

★ 最新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模板

★ 高一语文教案备课五篇

★ 高一语文教案电子版参考文档五篇

★ 高一语文必修课文教案样板五篇

★ 部编版高一语文课文的优质教案五篇

★ 高一语文备课教案参考五篇

★ 2021新版高一语文教案五篇

★ 高一语文重点课文教案五篇

★ 高一语文教案备课推荐五篇

展开剩余30%内容 »

2021种树郭橐驼传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