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
首页 > 学习 > 2021触龙说赵太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触龙说赵太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触龙说赵太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纵横捭阖的论说技巧。

2、学习本文通俗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细致入微的人物行动和对话描写。

3、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4、认识凡事应从长远考虑,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

教学要点

1、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精当的细节描写和游说技巧。

课时安排: 安排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文: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舌头”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让我们看看《战国策》里的触龙是如何运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太后,换来齐国救援之师的吧。

二、简介赵太后:

赵太后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三、介绍背景: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继位,因他年幼,故四赵太后执政。新老交替,又加太后新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支撑门面,但国势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下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不得不向齐国求救兵,

四、指导自读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游说( )唾沫( )强谏( )有郄( )恃粥( )

耆食( )老媪( )接踵( )膏腴( ) (二)诵读指导

第一自然段的诵读: 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指名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

第二自然段(齐读课文)诵读指导:

1、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2、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之中,读时要注意。

3.“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二“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第三自然段(让一名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然后作指导)诵读指导: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得关切之情。

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4、段中触龙与赵太后得对话已很投机。左师公疼爱小儿子“没死以闻”的恳切;太后对“爱子”话题的兴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妇人异甚”“君过矣”要读得心平气和,“然”更要读得心悦诚服。(学生齐读,男女声分角色读)

第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中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读时要把握好此点。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后用10~15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

五、布置作业:

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体会游说的巧妙。

《触龙说赵太后》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后不肯,大臣强(qiǎng)谏  B.老臣窃以为媪(ǎo)之爱燕后

C.老妇必唾(chuí)其面      D.持其遗(zhǒng)为之泣

2.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①例:对曰:“甚于妇人。”(   )

A.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B.赵氏求救于齐。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②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老臣以温为长安君计短也。

C.廉颇为赵将,伐齐。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例: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

A.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B.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3.下面对句中“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②太后盛气而揖之  ③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④太后之色稍解  ⑤而臣衰,窃爱怜之  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⑦诺,恣君所使之 ⑧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A.③⑥⑧/①/②⑤⑦/④    B.③④⑤/①②/⑥/⑦⑧

C.①③⑦/④⑤/⑥/②⑧    D.②⑧/③④⑤/①⑥/⑦

4.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  ②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③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有所郄也

④老妇恃辇而行  ⑤最少,不肖,而挟重器多也

⑥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⑦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A.①⑦   B.⑤⑦   C.②③   D.②④

5.指出下列句子的语法特点。

①赵氏求救于齐(   )

②尊长安君之位(   )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

④必勿使反(   )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译文:                                。

②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译文:                                。

参考答案

1.C

2.①C ②B ③C

3.A

4.B

5.①介宾短语后置 ②使动句 ③宾语前置 ④省略句

6.①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②历代赵国之君的子孙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

《触龙说赵太后》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我很欣赏曹刿,国难当头时,位卑不忘忧国,问战,参战,论战!

我很欣赏烛之武,怀才不遇,怨气滔天,秦晋围郑时,理智战胜情感,国家为重,人民为重,终以说辞退秦师!

我也很欣赏邹忌,妻妾成群,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善从小事见大,治国如审美,治大国如烹小鲜,成功的讽谏,千古名传!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方式都收到同一游说结果:说服对方。我认为除了说辞的深入浅出,除了说辞的发自肺腑,更重要的是耿耿忠心,坦坦胸怀。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战国的触龙:触龙说赵太后

面对这一题目可以提哪些问题?

触龙在什么情况下说服赵太后呢?朗读第一节。

“用事”什么意思?“新”——刚刚赵国的国君哪去了?

赵太后遇到了什么问题?秦国为什么“急攻”?

如果改动一个标点:“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还能这样理解吗?这个“急”怎么理解?强调是攻打的迅猛。事实上,当时秦国看到了刚执政,国内动荡,国势衰微,才发兵东下;即占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

赵国危在旦夕!赵太后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如何解决的?怎么译?

齐国什么意见?“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以”什么用法?意义?有没有谈判的余地?这是赵太后上任后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国家危在旦夕,该不该“以长安君为质”?用现在的观点来说是什么冲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

赵太后不肯,说明她什么?溺爱!大臣们怎么做的?“强谏”——竭力劝说!大臣们为什么敢“强谏”?A忠心B新用事。所以“新用事”显得尤为关键!

新国新用事,秦才攻!就因为新国新用事,齐才苛刻!就因为新国新用事,大臣们才敢如此这般,大臣心中难免不服气!

“复”什么意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比较“又”、“再”的时态!

有人说,太后如此,写出了她性格中的特点:固执、蛮横,倚老卖老!但太后如此也有合情合理的一面:太后为什么会这样?刚刚失去丈夫,又要忍受别离;刚刚佐政,又面临如此压力。所以,太后的言辞,从心理角度看十分正常!

现在关键问题有三个:秦急攻;齐叫板:大臣强谏

关键的关键是大臣还是太后?谁来解决——触龙!触龙会沿着大臣的方法走么?写大臣对触龙的劝说有什么作用——反衬!写太后“凶横”也是!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这里的“愿”有两解:愿意:希望。选择“愿意”,说明别人劝之所为:选择“希望”,是主动所为!从表现触龙的角度来看选择哪一个?

太后知道之后,怎么想的?所以“盛气而胥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两个而字连接两个动词,动作有先有后,所以是承接,也叫顺接。臣民见太后,应快步小跑,而触龙却“入而徐趋”,以至有违宫礼,所以“至而自谢”,这些谢,就是道歉!原因是佬?病足,不能快跑!道歉之因有2个。“不得见久矣”----该不该常来?能不能常不?因为“病足”,所以“自恕”!但这次,为什么又来了?把主体改为身体行么?不敬!敬意大失!

触龙老态龙钟,不能疾走,太后当然想到自己,怎么样。“恃辇”而得!行:方式是“恃辇”,所以“而”表示修饰作用。由此看来,太后年龄怎么样啊?人老了,胃口就不行了。所以触龙,自然谈到饮食。

“日食饮得无衰乎?”什么意思啊!“衰”,减少下文还有一个“臣衰”,指衰老,与现在同义。一首诗中还有这个字:“乡音无改鬓毛衰”(斑白)

“恃粥耳”,能吃的上大鱼大肉大鹅大鸡么?为什么不能吃?年龄大,国事繁,不容易啊!法没方,一个要为车事殚精竭虑,真很感动人啊!请大家想想太后一肚委屈:新死丈夫,国家大事要自己处理,小儿子又成了矛盾的焦点;国外,秦国大军压境,城池连失,盟国条件苛刻;内部大夫强谏,不体谅自己,搞得很僵。

这里,太后没想到触龙谈的是健康,说的是起居,介绍的是食饮养生。看似东来西去,东拉西扯,洋溢于中的是深深的同情,缕缕的慰藉,丝丝的关心体贴。触龙的目的是什么?解除太后的精神武装,消除盛气!目的达到没有?“少解”。之后,触龙提出什么要求?“贱息”什么意思?能换“令郎”么?真的是“不肖”么?为什么提“最少”?-------因为长安君也是“最少”,触龙想让儿子当什么?卫士!卫士穿什么衣服?”“黑衣之数”中的“黑衣”借代什么?这个要求过不过分?为什么“没死以闻”?礼!“托之”之指谁?托他给谁?太后!太后看出了触龙的什么心情------爱怜,是溺爱么?托子于太后是保家卫国,在大敌当前的时候,献出自己最小的儿子!在争执之中,触龙猛的送出一句压倒对方的观点:“老臣窃以为”“之”什么用法?这句译时要注意什么?

左师的例证是什么?我们齐读。“持其踵”怎么理解?念悲,同义,哀,可怜。非,不是“必勿使反”使谁返?如果正面说,该怎么说?争执之后是说服,哪一字说明太后承认了?从触龙的立论,例证,分析中,传达了这样的诚意。

1、 对女儿有长远考虑

2、 爱,不溺爱,念悲其远

3、 那么,反过来比照长安君呢?他缺少的是什么?比照自己的儿子,又缺少的是什么?

我们说,触龙此时已直奔劝说的主题了。《战国策》的特点,我们说了,作者确实是“精于描写”从太后的盛气-----少解-----笑-------然,的确描写!但对话过程中,我觉得描写还不够细腻,请读课文,给人物对话前,加段情态动作心理描写。

深远的道理,触龙如何走向“说”的目的地呢?请一位同学朗读。“赵之为赵”两个赵字怎样讲才好?你想想“侯”、“继”的词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名-------动)继者不在,你推想一下原因是什么?他们落得什么结果?“近者”什么意思?(在位时间短)触龙如何反思的?是人主子孙不善么?是什么?

“位尊而无助,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怎么翻译?强调:“而”,转折;挟,拥有;(学生译时没注意互文:地位尊贵,俸禄优厚却没有功劳,然而拥有很多的珍宝。)这句揭示了继承人不在的正面原因。这是从历史的角度从教训上告诉点明太后。接着,怎样进行类比的呢?尊,使动用法。“封之以膏腴之地”如何译?点一下,状语后置!何以自托于赵?“以何”劝说的结果呢?“约”,什么意思?乘shèng一车四马。质于齐即于齐质。

朗读全文,思考:

1、 触龙的劝说为什么能成功?

2、 太后是否是一个蛮横无理的执事者?

3、 触龙劝说过程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课上到这儿,我们开头的疑问还有哪些没解决?“劝说之后”好像还没有解决!比如长安君怎么想的,触龙退朝之后呢?齐国,我们就-------

这课还有很多文言知识要我们归纳,我们动手做一下:

1、 通假字

2、 活用词

3、 典型句式

4、 虚词:而、之



触龙说赵太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新编复习教案指南五篇

★ 湘教版九年级教师复习教案电子版五篇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高二语文必修2021

★ 2021陈情表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册教案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案设计模板五篇

★ 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最新教案展示五篇

★ 2021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展开剩余30%内容 »

2021触龙说赵太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